名中医吴佩衡,善长用大剂量附子给人治

我们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药可以说是中医的瑰宝,中药有很多种,有的是没有毒性,是药食同源的食物。而有的是有毒的,比如说附子,附子中有乌头碱,这是一种神经性毒素,食用过多,就有可能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嘴发麻等现象,严重的时候有可能还会要人命,因此有的人把附子称为“毒药”。

但是在云南有一个中医名医就喜欢用附子,大家亲切地叫他“吴附子”,他就是云南四大名医之一,我国著名的中医名家——吴佩衡。

吴佩衡出生在年,祖籍四川省会理县,从小家里就送他读四书五经,只是家境很贫寒,家里靠种田已经很难生存,还不说继续让他读书,于是小小年纪的吴佩衡想要弃农从医。

吴佩衡18岁的时候,到会理县城林春堂中药铺,拜当地名医彭恩溥为师,开始了当徒弟学医之路。在那个年代,当徒弟是很辛苦的,更不要说是学医。但是,吴佩衡立志要学医,当一个能救死扶伤的医者,于是起早贪黑,刻苦学习,从不懈怠。

在学徒四年的时间里,他从心里感到如果想要把医学好,要是不勤求古训,博采诸家学理之长,只单单靠师传,还有口授,是不能够学到精湛医术的,更不要说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病人之痛苦。

于是,吴佩衡开始苦读中医古典书籍,不仅如此,他还虚心向人请教,多方拜访各家名医,短短几年,艺术有了很高的提升,治愈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从此名满家乡,在他的方子中就特别善用附子。

吴佩衡从医近70年,治病开方是家常便饭,每一天都要开出好多方子,从他手里面治好的病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而他开方中擅长使用别人不敢开的“附子”,不仅善用附子,他还喜欢开附子。在别人看来附子是一种毒药,是一种用多了就要人命的药,但是他却敢开,还经常开,而且还治愈了很多病人。

为什么别人不敢开的附子,而吴佩衡敢开,不仅敢开,而且开量还比较高呢?这是因为,吴佩衡悟出了附子的使用方法,用它发挥出了奇效。有一次,有一个危症病人,别人都不敢接,病人也是慕名而来。经吴佩衡仔细诊断之后,由于病情十分凶险,他居然开出了高达克附子的两剂中药。就连当时负责抓药的伙计都不敢抓药,因为按照常理,附子的用量一般是不能超过15克,否则就会引起中毒。

不过,吴佩衡顶住压力,排除万难,亲自抓药、熬药、喂药,叫人非常神奇的事情是,这位病人不仅没有恶化,反而喝完第一剂之后,就有所好转,两剂之后,居然可以下床走路。

年,吴佩衡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云南昆明,初来乍到,虚心向当地名医请教,学习各家名医之经验。不过,吴佩衡从来不盲目跟风,在整结他人的经验,开出自己的方子,治好了不少病人,令很多人,尤其是同行们非常吃惊。

吴佩衡一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一天经常都要接诊近百人,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不管是什么人,有钱人也好,还是穷人也罢,他都是一视同仁,精心医治。遇到穷苦人家,没有钱看病,他不但免费看诊,还免费施药;遇到疑难杂症,他就会亲自监督熬夜喝药,甚至有的病人家属不懂如何熬煮附子,他都会虚心指导。

行医数十载,声名渐传,博得患者、同行的信任和称赞。吴佩衡还十分重视培养中医中药人才,他觉得想要发展和壮大中医,就必须要壮大中医队伍,而唯一途径就是办学。有了想法之后,吴佩衡经过多方奔走自筹资金,终于在年开办了第一所云南省中医学校。

吴佩衡在学校主讲《中医病理学》以及《伤寒论》,他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问和经验都传授给学生以及徒弟们,先后培养了近两百人,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吴佩衡在生前还留下了《吴佩衡医案》,这本书有大量的临证验案和会诊记录,还精选了85例医案,是中医初学者,还有中医爱好者,或者已经是中医学者们拜读的一本书,或许对你有很深的启发!

注: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11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