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入人类DNA的出厂设置古人花式防晒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夏日炎炎,大街小巷撑起的遮阳伞愈来愈多,货架上的防晒用品销售走俏,人们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夏日防晒大作战。顺着时间线往前拉,你会发现防晒似乎是刻进人类DNA的出厂设置,人们自古就有防晒意识,且讲究物理防晒与化学防晒双管齐下。在这一点上,他们的防晒思路和如今的防晒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就让我们沿着时间的纵轴,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与防晒作斗争的。

拉开人类防晒史的序幕

公元前年左右,埃及人、印第安人用棉花、羊毛和亚麻纤维等制成的早期蔽体衣物开始出现,这些衣物除了防寒保暖,还兼具防晒护肤的功效。

此后,“烟熏妆”、繁冗的头饰和自制“防晒秘方”逐渐成为古埃及人的防晒三件套。他们眼影的主要成分是铜或石墨,古埃及人认为,这些物质不仅能够抵御阳光的照射,还具有让身体康复的神奇功效,搭配豪奢的头饰,起到“物理防晒”的作用。除此之外,古埃及人还会把米糠、茉莉花、羽扇豆作为原料,以方解石作为黏合剂涂抹在皮肤上。神奇的是,这些留存于莎草纸卷轴和墓寝墙上的“防晒秘方”在如今被证实其也有一定科学性,米糠富含谷维素,有抗氧化作用,可抵抗紫外线的伤害;而羽扇豆中的主要成分小分子谷氨酸肽,是加强皮肤韧性的天然屏障。

公元前5世纪,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古希腊,当时参加露天格斗竞技的男人们将橄榄油抹在赤裸的身体上,来减轻长时间户外活动被阳光灼伤肌肤的刺痛感。

物理防晒、化学防晒双管齐下

和如今一样,古人防晒也讲究一“遮”、二“挡”、三“涂抹”。古人夏季爱披纱,像极了现代的防晒衣,凉爽同时自带防晒效果。明代《酌中志》载,三月穿罗衣,四月穿纱衣。纱因为质量小、轻薄,尤其适合制成夏衣。众所周知的素纱襌衣便是由纱做成,质量只有49g。当然,纱衣大多价格昂贵,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穿得起。而葛衣,同样轻薄却便宜许多,是纱衣的完美平替。早在先秦时代,许多人就会穿葛衣过夏。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就曾多次给葛衣带货,他认为,“夏则絺绤之中,足以轻而凊”。

西汉素纱襌衣湖南省博物馆藏

遮好了之后便是挡。在中国、埃及等古国,硕大的遮阳伞被王公贵族所喜爱,这种伞也称作华盖,是显贵与权威的象征。更普遍实用些的则有官员出行时的遮阳扇、伞等仪仗;店铺门口放置的遮阳棚;宁采臣等众书生赶考时背的头顶带“布”多功能书箱以及种类繁多的遮阳帽。

明《出警图》(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截图

《玄奘负笈图》中,玄奘大师背负满载经卷的行笈,前悬灯盏,赤足芒鞋,星夜赶路。

古代书生的“书笈”。来源/电影《倩女幽魂》截图

帽子是古人最日常的防晒物品,常见的有席帽、帷帽、油帽、裁帽等。

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提到席帽因“藤席为之,骨鞔以缯”而得名。席藤材料,制作轻薄,除了可以用作防晒,也可薄薄地加一层油用来挡雨。遇阳防晒,遇阴遮雨,一帽两用,性价比超高。

《清明上河图》(局部)便有佩戴席帽的人物出现。

唐宋时期,帷帽尤为流行。帷帽是装了薄纱的防晒帽,防晒效果升级的同时又可防尘。但是对于古代的农民来说,这种有薄纱垂下来的帷帽太碍事了,为了下田劳作方便,帷帽又被改良为斗笠。

到了明朝,遮阳帽亦是学子们的学士帽。追溯其中的渊源,就不得不提太祖朱元璋。据记载,一日朱元璋见诸生立于烈日中,怕他们中暑出事,便赐遮阳帽。此后,遮阳大帽(亦称圆帽)便成为明代举人、贡士、监生的正式首服,且不同的遮阳帽会装饰不同数量的天鹅羽毛,用以表示身份等级。

虽说遮挡大法好,但古人对于防晒的追求远不止如此。秦汉时期,铅粉出现,它能使皮肤细腻光滑,但却含有毒性。唐朝时期,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记录了一种名为“玉容散”的药物,以白附子、密陀僧、白牡蛎、白茯苓、白芷等为主要成分,外敷涂脸主治面部黧黑暗沉,专攻黑色素沉积,和现在的晒后修复思路不谋而合。

唐宋之后,粉的种类变得更为丰富,且配方更为温和。比较出名的有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滑石做的“石粉”……高级一点的配方还会在珍珠粉中加入紫茉莉粉,《红楼梦》第四十四回有相关描写,说此种粉“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值得一提的是杨贵妃、慈禧太后等人钟爱的“珍珠粉”,哪怕是到了现代,也有许多防晒霜会添加。这是因为珍珠粉中含SOD,有美白功能,此外纳米级珍珠粉本身就能阻挡紫外线。古代虽然没有纳米级珍珠粉,但磨得极细腻的“珍珠粉”也已是上选。

清中期铜镀金刻花镶玛瑙委角形粉盒。来源/故宫博物院藏品截图

迈入科学防晒新时代

进入18世纪,可以遮阳的伞成了名媛淑女的随身必备用品。此后,无论是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还是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均可见其流行趋势。

年,奥地利科学家弗兰兹·格瑞特研制成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支防晒霜“冰川”防晒霜,虽然功效甚微,仅有SPF2,但他将人们正式带入了科学防晒的新阶段。

年二战时候同盟国药剂师本杰明·格林把红凡士林、可可脂、椰子油混在一起,制成了助晒的Coppertonesuntancream,被当时的美国士兵广泛使用。

年,美国FDA设置了规范防晒霜的安全和有效性标准,建立了SPF的测试方法和产品的标签规范。

时至今日,人类防晒事业的迭代创新还一直持续着。为了对抗紫外线A,“PA+”“PA++”“PA+++”的防晒产品一路生长;为了过滤紫外线B,SPF从15涨到50;在选择防晒衣和防晒伞时,人们会先评估其“UPF”。

为增强功能性,各大防晒赛道也花样百出。有防晒服表示自己新加入了防蚊虫涂层,不止是让蚊子在衣服上打滑,而是根本不敢靠近,以此抵御蚊虫叮咬。有美妆品牌称自家加入了“遇光美”的黑科技,简而言之就是把紫外线转换成可以护肤的“美容光”,“让你越晒越美丽”。主打纯物理防晒的品牌用成分简单安全吸引大批敏感肌用户;学生党基数大的产品走起高性价比路线,在花果香方面下足功夫;防晒衣的种草关键词为“懒人福音,即穿即走,爆款显瘦,出街回头率%”;贝壳防晒帽休眠时是法式复古发箍,增高颅顶,外出时是超大帽檐的防晒帽,显脸小……

因循着古人的防晒足迹,人们仍在不断地探索、找寻更多的可能性。未来,关于防晒这件事,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多期待。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沙斯媛综合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浙江省博物馆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11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