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建,男,年生,甘肃武威人,法学博士,副教授。年6月毕业于河西学院历史系历史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年8月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师从李并成教授研习历史地理学,年6月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年8月至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工作,开始从事西夏文物研究。期间年考入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师从杜建录教授研习西夏学,年6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年9月调入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西夏历史文化与文物考古研究。在《敦煌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神秘的河陇西夏文化》专著一部,参编《武威地区西夏遗址调查研究》《正说西夏》系列等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武威西夏墓葬出土木板画及木板题记整理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西夏多元文化及其历史地位》子课题《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西夏葬俗研究》。
葡萄酒文化旅游论坛第九讲
封面上的两张图就是两个典型的西夏器物。一个是剔刻花的瓮,是西夏酿酒的器物;还有一个是剔刻花的扁壶,是西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酒具。在了解西夏酒文化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西夏历史。
西夏是党项羌于公元-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西夏王朝全盛时期,其疆域“东尽黄河,西接玉门,南界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二万余里”,大体范围在今宁夏大部分、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它先后和宋、辽、金三个王朝鼎足而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三国时期。在近二百年的历史中,西夏王朝吸收中原先进文明、融合其他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化,成为我国悠久灿烂的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而多彩的酒文化。
一、西夏酒文化发展历程
西夏酒文化伴随党项族内迁和西夏的王朝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党项内迁以前。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最早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河曲之地,大体在今四川、西藏、甘肃三省交界地区。党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不知稼穑的游牧生活。他们非常喜欢饮酒,也自己酿酒。但他们没有农业,就没有酿酒的原料。于是他们“只求大麦与他界,酿以为酒”。这是内迁以前,党项民族在游牧生活的状态下一种原始的酿酒的古法。后来党项民族内迁,其酿酒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
二是唐五代宋初时期。这一时期整个党项经历了两次大的内迁。第一次是公元年,唐太宗去世以后,唐王朝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吐蕃开始向内地进攻,首先消灭了青海的吐谷浑,之后又威胁到党项人的生存,于是党项人请求唐王朝内迁。在唐王朝的帮助下,党项人最终从青藏地区迁到庆州(现甘肃的庆阳一带)。在庆阳生活了一百多年以后,他们面临着第二次迁徙。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渐微,为了防止党项与吐蕃、突厥等势力联合威胁唐王朝,公元年,唐王朝采纳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的建议将庆州一带的党项分散迁往银州(陕西米脂县)、夏州(陕西靖边县)等地区。
唐朝末年发生“黄巢起义”,在平叛“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当时作为夏州节度使的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帮助唐王朝平定叛乱有功,被唐僖宗赐皇室李姓,封为夏国公、定难军节度使,从此以后,党项从一个游牧民族开始成为格局一方的藩镇割据势力,逐渐走上中国历史的舞台,对之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作用。在夏州政权时期中原王朝还赐予党项族许多物品,其中就包括上乘的佳酿。党项内迁后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其民族文化都深受大唐王朝的影响,唐朝酒文化也深深地影响到党项西夏的酒文化,丰富了党项酒文化的内涵。
如五代后唐时,为招怀远人,多卖军马,常在御殿“劳以酒食,招待党项卖马人,但党项卖马人却不拘小节,“既醉,连袂歌呼,道其土风以为乐”。五代时党项首领还常以“牛酒犒军”,有“座中客常满,罇中酒不空”的记载。宋代时,由于酒业文化的快速发展,酒成为皇帝赏赐部属的特色珍品。宋太宗曾给李继捧赐“茶百斤,上酝十石”。宋真宗曾给党项族折惟昌,赐赠“金丹、法酒”。这一时期的党项酒文化,已在原始基础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三是西夏王朝建立后,党项的酒文化有了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主要是制度方面的飞跃,即西夏王朝“酒法”的出现。出现了国有化的酒酿、酒务、酒税、酒器、酒法等文化因素。同时西夏的酿酒技术也快速发展,开始利用蒸馏酿酒的方法烧制高度白酒,这种技术在整个中国白酒酿造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幅壁画是甘肃瓜州榆林第3窟东壁千手观音变中的酿酒图。这幅壁画中有两个妇女,一个妇女蹲在柴火旁边添柴,另一个妇女在旁边拿着一个酒杯,在灶台上有一个塔型的装置,被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考证是中国古代的蒸馏酿造高度酒的装置,得到了中国大部分科技史学者的认同,这幅图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蒸馏酿酒图。在文献中记载,我国采用蒸馏技术酿造高度酒始于元代。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但是这幅西夏酿酒图壁画的出现把蒸馏酿造高度酒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二、西夏酒的生产和种类
西夏的酿酒和现在的酿酒差不多,也是通过“曲”进行酿造。“曲”是西夏酿造酒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制作酒曲所用还要用草药,有白术、川芎、白附子、瓜蒂、木香等。做酒曲添加中草药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草药中富含多种微生物可以帮助酒更好地发酵。
由于制作方法与原料的不同,西夏时期的酒曲可以分为:麦曲(大麦曲,小麦曲)、清水曲、百花曲、小曲等等。因为酒曲的不同,酿制而成的酒也不同。大概来说,西夏酿酒根据酒曲的不同可分为这几种:
1.麦酒:麦曲酿造的酒。最早在青藏高原内迁时期用大麦酿酒,后来又有小麦酿酒。
2.粟酒:又称黄酒、米酒,是我国古代最普遍的饮用酒。它以大米、粟米、糜子等作为原料,通过蒸煮、糖化、发酵、过滤酿造而成。
西夏文字:黄酒3.小曲酒:这种小曲酒只有在《天盛律令》中有记载,是由小曲酿造而成的一种高度酒。
西夏文字:小曲酒4.酽酒:也是一种高度酒,西夏法律中规定不能私自酿造酽酒。
西夏文字:酽酒5.普康酒:普康有可能是西夏文葡萄的音译词。西夏统治的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河西走廊,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当地的葡萄种植和酿造葡萄酒技术传入河西走廊,成为河西地区的特色物产。如东汉灵帝时,大宦官中常侍张让专权朝政,有一位叫孟佗的人给张让送了一斗凉州葡萄酒,随即被封为凉州刺史。魏文帝曹丕还曾专门为凉州葡萄酒下诏:“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葡萄,……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西北的葡萄酒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歌咏的珍宝佳酿。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了。西夏占领河西走廊后,葡萄酒酿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此外,西夏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接近,也有可能受到高昌葡萄酒酿造的影响。
西夏文字:普康酒6.芦酒:因用荻管吸饮,故名芦酒,是用麦或粟酿造的一种低度酒,是一种大众饮用酒。现在的羌族任然酿造饮用这种酒,这种酒似乎有点像我们西北人酿的“甜醅子”。
7.马奶酒:是包括党项在内的北方游牧民族特酿的一种酒。西夏文献《圣立义海·山之名义》云:“焉支上山,冬夏降雪,炎夏不化,民庶灌耕,地冻,大麦、燕麦九月熟。利养羊马,饮马奶酒也。”宋雍熙年间王延德出使西州时,经过了西夏北部大虫太子族境内,“人衣尚锦绣,器用金银,马乳酿酒,饮之亦醉”。马奶酒现在依然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日常饮用的一种特产酒。
西夏文字:马奶酒三、西夏对酒的管理
西夏对酒的管理十分完备,为使酿酒技术不外传,仿照中原制度,设置专门的“酒务”机构,实行专卖制度,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并通过制定相应的酒政、酒法,来加强酒业的管理。主要有“曲务”“酒务”“投状”,西夏的法典《天盛律令》中专门制定了对酒曲、酒库、酿酒的法令,形成了完备的酒法。
《天盛律令》踏曲库管酒曲制作,为官营,不能私有,都城及各州都有设置。“踏曲库”管理人员由提举、小监、出纳、掌钥匙、掌斗、库监六中人员组成。
卖曲库、卖曲院主要负责酒曲买卖。管理人员有小监、出纳、掌钥匙、库监。各州县都有设置。西夏对卖曲库的管理十分严格,不允许私人倒卖酒曲,否责严厉处罚。
卖曲税院主要负责征收酒税、曲税,相当于税务机关,设置在主要的商业商镇城市、交通要道。说明酒税业已经发展成西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从地方到中央对酒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机构。
酒务就是对国家设置的酒库管理,对私人酒肆的管理以及专门对酒贸易的管理。酒库设有二小监、二出纳专门管理酒的出库与入库。
黑水城出土扑卖烧饼房契约中“投状”一词出处
在西夏酒务中还有一种榷酒制度就是买扑,也称为投状,其实是一种酒税承包制度,相当于现在的竞标。官府把准备出卖的酒坊,根据市场价格,在城市热闹处出榜,凡募名而来愿意买酒坊的人,听自立价,然后出价者将自己的立状交于官府,然后封存上锁,等到一定时期再启封,依高价者售之,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实官封投状”。这种制度可能来自于宋代。
西夏酒的生产有官、私两种,其中酒曲完全由政府控制,酿酒政策则比较宽松,除官酿外还允许民间从官府买曲,自行酿造沽卖。在民间从官府买曲自行酿酒制度下,西夏的酿酒作坊和沽酒的酒肆、店铺遍布城乡。无论官营酒库还是民间酒肆、酒店,为兜揽生意,都挂有形形色色的酒帘来招揽生意,相当于现在的广告牌。甘肃武威层出土一件西夏酒瓶,酒瓶上刻有汉字“孙酒”、“逍遥瓶”,这可能就是酒的品牌名称。
四、西夏的酒礼文化
随着西夏酿酒技术的发展,酒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征伐、赏赐、盟誓、宴会、婚丧、嫁娶,还有外交等各行各业,由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酒礼文化。酒成为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人与神之间沟通、部落之间联谊,政权之间外交的重要的媒介。
第一是祭祀用酒,祭祀包括祭天、祭地、祭祖还有祭孔。《天盛律令》记载“神马、祭牛、神牛一种者,年年四月三日于冬夏分别时,于旧宫内天神下当送,马中散茶酒。其中有突然死亡及患病等时,牧人当速告局分处派人视之。谓己死之畜有神字迹,是实情,当令视者只关派一官巫,三司内领取三两香、一斗酒、三斤酥、原粮一斗,当往本土地上,于彼畜所产幼子之色美好者穿耳以祭祀。”
第二是征伐用酒,每次征伐出战之前都要去占卜,占卜完了就要盟誓,盟誓的时候就要用酒。
第三是和解用酒,人与人接触要和解的时候也要用酒。比如部落与部落之间结了仇以后,就要用鸡,猪,狗的血和酒掺在一起置于骷髅头里饮之并发誓,说明这个仇已解。“若复报仇,麦谷不收,男女秃癞、六畜死,蛇入账。”
第四是军功饮酒,当时宋代的李刚曾指出,西夏军人“战胜而得首级者,不过赐酒一杯,酥酪数斤”。从李纲的口气来看,认为赏赐太轻了,但这里的一杯酒,并不只是一点饮品,而是疆场将士的荣誉。
第五是节日用酒,重要的节庆节日都要饮酒,特别是到冬至节的时候(西夏特别重视冬至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饮酒、唱歌、跳舞、扶醉而归。
第六是婚宴用酒,西夏的法律规定,男女婚姻成立必须经过两个程序:第一是男方要给女方聘礼,第二是要吃喜酒。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办喜宴而没有聘礼,不算合法婚姻。或者只有聘礼没有请人吃喜酒的话,也不算合法。
第七是丧葬用酒,丧礼用酒包括两方面:一是祭奠亡人;第二是设席招待宾客。
第八是外交来使,主要是接待用酒,接待当时宋、辽、金、吐蕃、回鹘以及大食等各政权使者交往的时候也要用酒。
五、禁酒文化与西夏谚语中的酒文化
西夏人虽然非常崇尚饮酒,但是政府也对饮酒做了一些规定,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能畅饮酒。
第一,皇帝坐朝时,严禁上朝官吏饮酒或在醉酒状态下去上朝,乱行于朝堂。违者,官员罚钱五缗,庶人八杖。
第二,当职人员上班时严禁饮酒。特别是皇宫中的值勤人员和安保的人。“违者有官人罚马二,庶人一个月徒刑”。
第三,父母、丈夫去世后,戴孝服丧期间,严禁饮酒作乐。“孝礼未毕而除丧服,忘哀寻乐时,徒六个月。游戏、听乐歌、坐他人筵上时,十三杖”。
西夏禁止私人酿造小曲、小曲酒、酽酒、普康酒等这些高度酒,因为这些高度酒喝多了以后醉酒容易出事。饮酒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虽然有法律限制,但是也无法禁止饮酒的情况,所以西夏的法律有一种规定,醉酒状态下犯罪,证实后可以从轻处理。
西夏社会饮酒成风,在日常的俗语中也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谚语,有些是劝诫人们少饮酒,如“该学不学学饮酒,该教不教教赌博”。“不靠山驿不利行,不让饮酒害于饮”。
有些是教人如何饮酒不醉,如“饮酒量多人不少,空胃半腹人不死”。有些是劝告人们节约酒的,如“饮剩余酒不多心,穿补纳衣不变丑”等等。
六、西夏的酒具
西夏酒具类型多样,依据材质主要有:金银器、铜器、玻璃器、铁器、瓷器、木器等,还有一种就是骨器(骷髅)。从功能用途上分类主要有:酿酒器、盛酒器、饮酒器。从器型称谓上分主要有瓮、罐、壶、瓶、碗、盏、杯、钵等。最为特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的酒器就是西夏扁壶,扁壶既是盛酒器,又是饮酒器。用骷髅是是西夏的一种特殊酒具,一般在出征、盟誓、解仇时饮用血酒时才使用,平时是不用骷髅饮酒的。
下图是一些出土的西夏酒具,首先是甘肃武威出土的金碗、金杯。金器饮酒主要是皇室和王宫贵族使用的饮酒器。对于有卓著军功的将士,金碗也是一个赏赐。金碗里面有篆刻团花的图案,十分精美。
此外,在内蒙古临河高油房西夏古城遗址也曾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金托盏,是十分豪华的饮酒器物。
宁夏灵武出土的两个银器:一个银杯,一个银碗,银杯内壁墨书西夏文银杯的重量。
除了银器外,盛酒用的器皿还有铜器,这件铜壶是甘肃武威出土的,主要用作盛酒,也叫僧帽壶。
还有一种酒具就是琉璃、玛瑙等玻璃酒具,有碗、杯、盏等。这种器物主要是外来的物品,中国不生产。早在汉代,伴随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玻璃器传入我国。目前西夏使用玻璃器皿只见于文献,还没有实物出土。其来源有可能是来一是自于宋辽金政权的赏赐,二是丝绸之路上的其他政权与西夏交往贸易使带来。
内蒙古乌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联珠纹的铁壶,从器型和纹饰上看,很明显的收到了中亚文化的影响,有可能是盛马奶酒的器皿。
在所有的西夏酒器中,使用最多的还是瓷器类。主要有瓮、罐、瓶、壶、杯、钵、碗等。在出土的一些大型的西夏瓷瓮、瓷罐上,近足的地方一般都有一眼小孔,这类器型大都是西夏的酿造器。甘肃武威塔尔湾西夏瓷窑遗址层出土的一件酿造瓮酒具,上面墨书一行汉字,“光定四年四月三十日郭善狗家瓮,”有具体的时代和这件器物的主人名字,虽然残了,但非常珍贵。
在西夏的盛酒器中,宁夏灵武窑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出土的剔刻花梅瓶是非常漂亮和精致。剔刻花也是西夏瓷器的制作特点,有些剔刻花瓷器上还采用了开光技法。一般先剔刻出一个菱形和圆弧形的框架,再在开光内剔刻出折枝牡丹、鹿衔梅花、海棠花等图案,开光外在刻划出斜线或水波纹,远看像一件浮雕,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这种技法的西夏酒具也是最精致的。
还有一种小唇口瓶也是盛酒器,这类酒瓶一般是黑釉、酱釉,有些是双系,有些没有。如现被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酱釉唇口瓶,瓶腹部上刻有五个字,两个字“斗斤”,三个是西夏文草书“廉凤室”,这可能是器物主人的斋号。
瓷执壶也是西夏的常用的一种盛酒器,有些素面的,也有剔刻花的。有些执壶的流是长的,有些是短流,这类酒壶相当于我们今天喝酒用的分酒器。
还有一种瓷酒瓶也很特殊,由于瓶胫很长,像鸡的腿一样,俗称“鸡腿瓶”。武威博物馆收藏了多件此类酒瓶,其中有件上刻有汉字,分别是“孙酒”、“逍遥瓶”、“官酒局”,非常珍贵。
西夏酒具中还发现一类葫芦瓶,目前只有宁夏灵武窑出土,其它地方都没发现,一个是黑釉的,一个是白釉的。
高足杯也是西夏出土的器具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有些类似现在我们品尝红酒的高脚杯。
还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西夏酒具中最特殊,也是最能代表西夏酒文化的当属扁壶。西夏主体民族党项人及境内的吐蕃、回鹘等民族多是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流动性强需要经常搬迁的特点,仿效皮囊创造的。两侧装上系,就可以用来穿绳子,背在身上骑马行走或搬家时挂在车上。较大型的扁壶有的腹部正反两面各有一圈足,正面圈足起着对称和固定胎体的作用,背面圈足起着放置平稳的作用。有些足部也有圈足。扁壶造型设计合理,口小腹大,壶中盛酒、水等液体时不易溢出,只要将口塞住,也可以平放。扁壶有素面,也有剔刻花的,特别是宁夏灵武窑生产的扁壶大多都是牡丹花纹,被誉为西夏瓷器中的佼佼者扁壶无论大小,设计合理,造型别致,制作精美,既可以做盛酒器,也可以当做饮酒器,体现了党项人的聪明才智。
此外,瓷碗不仅是吃饭的餐具,同时在古代也是最为大众的饮酒器具,正如我们通常说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武松过景阳冈时,酒肆上挂的酒旗名号是“三碗不过岗”,但武松喝了十八碗,还打死了一只老虎。西夏的碗一般是黑釉和白釉,外壁一般是半施釉,近足处露胎,足为扁平圈足,足内有一个凸出的点,像鸡的心脏一样,我们俗称是“玉璧鸡心底”,成为判断是否是西夏瓷碗的标准之一。
武威博物馆还收藏有3件木质的酒壶,松木质,是西夏墓中出土,这是墓葬中的随葬冥器,现实中一般不会用木质的酒壶,否则酒都渗跑了。
结语
西夏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在保留党项民族原始酒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唐宋中原和西北地区酒文化的因素后,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西夏酒文化的内涵,同时,在与周边吐蕃、回鹘、辽、金等民族的交往中,西夏酒文化也深受其他民族酒文化的影响。酿酒技术特别是蒸馏酿制高度酒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较为先进的水平,酒的种类多样,政府对酒的生产管理立法严格,实行政府专卖,酒税成为西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同时,西夏的酒器多种多样,既有金、银器,玻璃器,也有铜、铁、瓷、木器等,其中主要以瓷器为主。瓷器中剔刻花瓷器和扁壶、高足杯、高足碗等都是独具特色的西夏酒器。其中,酒器中较为贵重的金银器、玻璃器皿等多来自于宋、辽、金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各个政权朝贡惠赐和贸易,多元而丰富的酒文化也体现了西夏文化的多元性。
答疑解惑
Q:老师,您好,听了今天的专题研究我才了解到西夏时期的酒文化这么灿烂、酒产业这么发达。因为我们是学习葡萄酒的专业,所以我对西夏酒具中的高足杯比较感兴趣。我觉得它和我们喝红酒的高脚杯比较类似。在品尝红酒的时候我们会有各种不同的杯子用来品尝不同的酒款,以此来更好地展现酒的个性。我想知道在西夏时期不管是储酒器还是饮酒器有没有特定的规定,比如要求用来储存或者品尝什么样的酒?
A:关于西夏时期不同的酒是否用不同的酒器,这个在文献中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去想一下,它肯定是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酒具去饮用。比如说剔刻花的饮酒器肯定是用来喝高端酒,金器、银器肯定是用来饮用上乘的佳酿。普通的老百姓喝的黄酒、芦酒等肯定只能用这种粗碗,大众的碗去喝酒。如果有了军功,皇帝赏赐的佳酿总不能用这种粗碗来喝吧,肯定也是用比较精致的酒器来饮用。所以说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酒器去饮用。古代喝葡萄酒最好的酒具就是用夜光杯去喝,所为“葡萄美酒夜光杯”。
Q:我们总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我想知道这个夜光杯到底是什么材质的呢?
A:夜光杯其实是一种玉。它是产自祁连山的祁连玉,是墨绿色的。这种玉被制作的薄薄的,在灯光下就会发亮,葡萄酒倒进去就能够显现出它最好的色泽。
梦笔生花了解西夏文化的辉煌灿烂,感受西夏酒文化的繁荣发展。我们获得的是知识的传承,迎接的是未来的光明!美酒从来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艺术灵感,更是每个人心中的文艺情怀。深厚的传统酒文化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汇聚在贺兰山东麓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我们的热情来传播葡萄酒文化,相信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葡萄酒时代!---贾俊玲
西夏文、西夏古瓷是西夏王国的瑰宝,也是党项民族辉煌时期的历史见证。西夏瓷受磁州窑、辉州窑和山西各窑先进的工艺影响,加之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南方先进制瓷工艺的介入,可以说是融南北文化之精华,特别是西夏白瓷和剔刻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瓷器艺术的珍品。从西夏立国,酒便始终伴随着这个王国的成长与灭亡,因此也有了“千古美酒说西夏,西夏美酒数凉州”的说法。西夏的酒具很精美,其盛酒杯美轮美奂,其饮酒器别具匠心,所以不要以为西夏的酒具酒器只是一个实用物件,其实它们代表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张伊
西夏文化之所以灿烂无比,我想关键就在于它无不体现着神秘,同时又有着地域性、多元化而又充满着民族情怀。西夏时期的酿酒业以及酿酒文化如此耀眼,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快建立起属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文化自信,让我们的酒文化走出宁夏,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韦雨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西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耀眼夺目的一部分。西夏文化既有独特性也有传承性,酒杯是西夏酒文化的一大重要载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夏人以酒赠友、以酒抒怀、以酒言志,酒文化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陈晓东
酒文化是一个民族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当今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普康集团的涅槃重生不正是证明了这一点?借西夏酒文化,集团实现了新生!我们也可以将宁夏的葡萄酒容器刻上西夏酒器独有的花纹,体现宁夏葡萄酒的特色,酒标设计可以参考借鉴西夏文化的范围更是宽广。---田梦玉
作为葡萄酒文化旅游专业方向的学生,我很荣幸能了解西夏酒具文化。通过对西夏酒具文化的学习,使我对西夏文化产生了更浓烈的兴趣。西夏人的智慧令人折服,他们运用简单的装置就可以酿出酒,这些精美的器物,使我意识到古人精湛的技术和他们的“工匠精神”。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文化的传播使者,让西夏文化发扬光大!----杨贺
第一次觉得宁夏也是一个极富文化色彩的地方,只是我从来都没有动手扫去尘封在上面的厚土,只是因为看到这厚土而让我望而却步。看着西夏时期的酒具酒器,身为学葡萄酒的我,对他们莫名的好感。----陈旺
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广泛传播。不论是酒具还是酒本身,对我们还说不单单是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内在的文化,依靠我们所学的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蔺元元
西夏人民喜饮酒善酿酒,用自己的美酒和酒具文化引领着西夏文化的发展,近千年来它仍然散发着勃勃生机,我们现在要做的的是将西夏酒文化与葡萄酒文化紧密融合,赋予葡萄酒文化新的内涵。----陈利浩
西夏酒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酒具还是酒器,都深深的体现了西夏文化的繁荣,它也是宁夏本土文化的精彩代表。将远古西夏酒文化融入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不仅能给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增添神秘色彩,也能更好的将葡萄酒与西夏文化旅游结为一体,以更好地塑造和推广我们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整体形象。----杨甜
贺兰山东麓是一片葡萄生长的宝地,宁夏的葡萄酒产业和旅游业如何融合开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深思索的问题。西夏文化,尤其是西夏酒文化的研究为宁夏葡萄酒文化指出了新的融合方向。通过这堂生动的西夏酒文化旅游研究专题课,我对西夏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改变了我以前对西夏文化的一些模糊认识。将宁夏本地的历史文化融入进葡萄酒这个朝阳产业中,一定可以迎来一个双赢的结果。----哈星玙
如果说文化是生产力,那么绵延千年的西夏酒文化需要重点开发和利用。西夏酒文化依旧散发着活力,西夏时期的酒礼、酒器、酒具及大众对酒文化的理解与认知都赋予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强力的文化色彩。----苟亚恒
“烹牛羊,具酒食”,性情豪爽的西夏国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灿烂的西夏酒文化诉说了一个时代的辉煌。看到了呈现着传统酿酒工艺的西夏壁画《酿酒图》,让人不禁想亲尝一口西夏美酒。一个时代过去了,千年后的今天,同样与酒有着不解之缘的我们,相聚于贺兰山这篇热土,背负着历史与现实的使命,为酒文化的繁荣而奋斗。----王勇
西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酒具是西夏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酒具文化表达了一方人民的情义。作为历史的一部分,酒具文化承载着一方土地的厚重。----杨发
西夏酒文化包括酿酒、酒器、酒礼、酒务、酒法等方面。它既是对我国唐宋酒文化的继承,又是党项民族酒文化的创新发展,是我国酒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借助“一带一路”伟大历史契机,大力促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发展,能进一步推动西夏酒文化发扬光大。相信宁夏葡萄酒产业会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张东
课间休息,老师从一个不起眼的袋子里拿出他的宝贝们,它们被报纸塑料袋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原来一些仿制的酒器和三样真品!同学们立马围了上去,你摸摸我看看,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并且叮嘱一句正品哦!一定要小心!下课后,我看见老师又一层报纸一层塑料薄膜一层塑料袋将每一件小物品包好,小心翼翼的放回那个不起眼的袋子里。坦白说,这堂课下来,我并没有记住那么多的酒具文化,只记得老师慈眉善目对待那些小玩意的小心翼翼,还有老师认真讲述西夏文化的真挚眉眼。认真准备每一件事情的模样,真的很迷人。----雷璐
西夏文化对我们而言不再是神秘的,而是可感的。用手触摸到了西夏文化最真实的部分,就是那些真切的酒具酒器和上面的雕刻花纹。摸着那些花纹,心里莫名的一丝悸动,仿佛能领略到匠人在打造这酒具时的场景;独属于西夏时代的审美和鉴赏力;曾经绚烂过宁夏这片热土的辉煌文化。----王莉
文化是与一片土地紧密相连的,无论是西夏的酒具酒器文化还是西夏文字的研究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虽然宁夏有著名的西夏王陵,遗憾的是我们并未成功的将西夏文化作为宁夏本土文化传播开来。借鉴普康集团的发展经验,将旅游和文化结合,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产业链,让全世界了解中国葡萄酒,了解我们的文化是我们作为葡萄酒文化传播大使的使命。----袁森
西夏酒文化和酒具知识的讲解让我了解了西夏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在那个时代举杯畅饮的情景,令人心驰神往。我认为贺兰山东麓应该借鉴西夏酒文化来开发一款酒、一宴席,赋予酒独特的灵魂,让更多的人在品尝酒的同时了解西夏酒文化的渊源流长。----谢彦雯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酒文化是中国白酒发展史上的璀璨篇章,而如今,在新的背景之下,我们应当给西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它重新焕发生机。----陈利
酒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喜爱,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经常喜欢饮酒作诗。西夏文化灿烂辉煌,西夏酒文化令我震撼,通过西夏酒文化及酒具知识的学习,消除了我对西夏历史文化的陌生,让我对神秘西夏充满好奇,想深入了解更多有关西夏的知识。----石家林
西夏酒器与酒具是西夏文化中璀璨耀眼的一部分。学习它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与葡萄酒并非舶来品。它并不是一个外来的介入者,它在以前的历史上存在过,甚至可能见证过西夏文化的灿烂辉煌。现代葡萄美酒如果盛满西夏酒器,那就不单单是视觉、味觉的诱惑,更是极富历史韵味的文化艺术。----杨桂兰
通过这堂课,我们了解了西夏王朝的酒文化以及西夏时期的酒具,也感受到了党项族对于酒文化的热爱与重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是悠久的,需要我们去深入学习理解和探索。----米文娟
听完老师的讲座后,我对西夏酒具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西夏酒具很精美,酒器美轮美奂,别具匠心,西夏酒具可以说是达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高峰。西夏鼎盛时期时,富足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同时也促进了酒业的大发展。----祈倩倩
西夏文化是宁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重要名片。西夏酒文化没有在宁夏当地得到充分利用,反而被甘肃抢先大做文章,作为一个宁夏人的我还是十分惭愧的。这也启发我深入思考如何从西夏酒具文化入手,深入发掘西夏文化中鲜为人知的一面,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宣传使之发扬光大这一现实问题。----黄硕
这节专题课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西夏酒文化的源远流长,也知道了现在我们所涉猎的酒文化,我们的祖先早已经对其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古代先民们发明了很多不同器皿用于品鉴各种类型的酒,让我非常敬佩他们的智慧。同时我也想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现代流行的葡萄酒器皿大多是外国的,诸如勃艮第瓶,波尔多杯,而我们西夏时期的的扁壶呢?我们该如何深入挖掘自己本土酒文化中的西夏元素?该如何利用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呢?----杨文斌
在没有上西夏酒器文化这节课之前,我对酒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些现代玻璃酒杯这个浅层表面。这节课不仅让我认识了爵,角,尊,壶,勺,枓等,也使知道了酒器的发展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李娟娟
文字整理
排版设计
袁森
杨贺
张伊
贾俊玲
黄硕
雷璐
韦雨婷
文字编辑:陈利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