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复色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24/6188529.html
物流时代周刊获悉,3月27日,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菜鸟网络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制作的《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历史性地完成“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指数”,第一次让物流业有了评价标尺,让行业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有了量化评价体系。
报告显示,年指数全年均值为40.9,尚处于快速安装阶段。区域时效上,沪、浙、苏排前三,西藏最慢。另外,物流业务数据化程度相对较好;数据基础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指数值仅为18.8;物流协同化处于高速发展中期,基础协同相对成熟,末端协同仍需加强。
时效沪、浙、苏领先,内蒙古、新疆和西藏落后
智慧物流的应用已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以“双11”为例,年比年履约率提升25%,比年,1亿包裹签收时间减少近3倍,从9天减少到3.5天。
报告显示,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时效指数同比减少了6%、10%和9%,近年来效率提升迅速,说明越是偏远地区,时效改善越明显。同时,中部成为时效提升最快的地区,较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与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关键。
通过对全国各省市区的时效比较,长三角地区继续保持领先,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位列全国前三。三地也是我国物流业务大省,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13%。这说明物流时效与物流业务量大小正相关,业务量越是饱满,越有利于提升物流效率。
时效排名第四至十名分别是安徽、广东、湖北、福建、北京、河南和湖南,位于最后不及格区域的包括内蒙古、新疆和西藏。不过,尽管中部、西部地区的时效水平较东部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
智慧物流推动运输服务
随着电商、快递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的碎片化、中心化特征明显,阿里巴巴集团年,点上交易额突破了3万,已经超过了沃尔马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交易平台。智慧物流也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能,催生出各种新模式和新业态,指挥物流也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的新阶段,对提质增效,它的成效更加显著。
智慧物流将对现代交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智慧物流推动了运输服务,与前后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协同连续,促进协调了运输服务+跨界融合新格局,实现了生产要素更加有序流动,资源更加高效配置和市场更深度交互,并适应了智能制造的需要。
一是丰富物流产业生态。企业通过智慧物流等信息化手段,整合了货源、运力、午休园区、银行、保险灯不断延伸服务链,为市场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在线上借助第三方物流,加盟网点,电商、快递、落地配等企业引进货源,实现货源的整合,利用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运力资源,加散兵游勇的传统物流变成大兵团作战。
二是提高物流运输组织效率。企业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匹配有效连接了货运供需双方,构建了集合物流企业、车辆、货主企业等资源的产业链条,通过精准匹配,减少了车辆空驶和等待时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车辆配货的问题,提升了车辆里程利用率,促进了物流节能减排。
三是提升了行业治理能力。“互联网+”交通物流,平台技术,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开发、运输、跟踪、签收、结算到评价整个运输环节的全线上下,信息全程透明可供,为行业通过大数据决策分析,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数据保障。
大数据让物流更透明,痛点仍在
报告强调了“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一切业务数据化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跟踪追溯,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透明;一切数据业务化是通过大数据产品开发,把大数据应用到具体业务的过程,通过大数据产品赋能物流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中显示,年全年境内物流详情数据完备率指数为84.8,发展较为成熟。跨境物流详情数据完备率指数仅为13.5,原因是跨境涉及多方协同合作,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不过,全年分月度看,指标呈波浪形上升态势,正在逐步改善。
这也意味着行业痛点仍在,物流要素有待加强连接。信息联通是智慧物流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整体不高,全国万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之间缺乏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突出。
末端协同成痛点,数据基础设施起步
目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智慧物流快速发展,也激发了大量的物流商业模式创新和新的市场进入者,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
物流云是近年来智慧物流的发展重点之一,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同时解决数据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据企业样本统计,去年1月快递业物流云普及率的数值为5,12月已增长至25.4,反映出数据基础设施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另外,年12月末端协同率为9.4,显示末端协同为行业瓶颈。这也意味着,共享协同是智慧物流的发展方向。
物流数据化快速推进的典型是电子面单。年1月电子面单普及率数值为63,12月份增长至82,已达到相当高的普及程度。以菜鸟电子面单为例,去年在主要电商平台渗透率接近80%,与年初相比,提升近1.6倍,体现平台对智慧物流的引领提升。快递企业使用后,中转环节错分率平均降低了40%,每年节约纸张消耗费用约12亿元,提高了绿色环保水平。
今后重点推进工作
一是加强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设施网络的基本状态,交通工具运行、运输组织搅动的信息采集,形成动态感知,全面覆盖,互联的交通运输运营建设体系,深化公路、水运工程、基础设施、质量安全状态感知监测,及大数据应用进行内河航道数字化建设,并在大力推广应用电子航道图,有序推动无人机、智能物流配送。
二是完善物流运输组织服务。依托物联网,促进物流信息整合,推动货运多市联运,向单一一单子发射,推进货物多市联运运单,向一单式发展。实现一体衔接,加强多市联运,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化经营平台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大众货物、集装箱、快递包裹等重点货物运输焦虑,积极推进长江及三长脚地区,江海联运信息平台伍服务平台建设。
三是构建智能决策系统。推进跨低于跨运输方式的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依托国家及行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促进交通领域信息资源高度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探索基于交易平台的。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转载须联系授权。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
物流时代
——中国物流业第一专业媒体平台!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