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和龙千年古城七记渤海国的经

绚丽多彩的渤海文明是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中光辉的一页。作为和龙人,我们对先民所创造的这一文明,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建设和龙,振兴和龙,就要认识和龙,了解和龙,熟悉和龙的历史,熟悉渤海国的历史,这对于我们加深对和龙的了解和热爱,保护和利用好和龙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和龙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渤海国经济

渤海从大祚荣建国到大钦茂时期,由于铁器在渤海社会广泛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通过向唐朝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使渤海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到九世纪达到高峰。

由于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不一致,反映在生产领域是社会生产的多样化,《新唐书·渤海传》中记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紬,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九(丸)都之李,乐游之梨。”可见,渤海区域内社会生产门类十分齐全,除了渔猎业外,当时中原地区具有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莫不有之。由此可见,渤海的经济种类较齐全,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渤海国农业

农业在渤海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渤海国的农业生产已普遍采用铁制工具,主要有铁镰、铁铧、铁锸和铁铲等,并且广泛使用了牛耕,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农作物品种也增多了,不仅有粟、麦、穄和葵菜,而且有了水稻、豆类、荞麦、大麻、苘麻和大蒜等,同时也有李、梨等水果。值得指出的是著名的“卢城之稻”,它表明渤海人在多年以前已成功地把水稻栽培引种到北纬42度附近(和龙平岗平原一带)。仅此可知其农业生产比高句丽时代有了长足发展,是对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种植史的一大贡献。

渤海国手工业

渤海国的手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主要有纺织、陶瓷、矿冶、造船等。许多手工业产品可以和唐朝的手工业产品相媲美。

纺织品有布、绵、紬,原料是麻和蚕丝,产地主要在今吉林省和龙市附近地区(显州)、朝鲜咸镜南道(沃州)和牡丹江中游(龙州)。渤海贵族身着绸罗绵缎已成为当时一种社会时尚,从和龙市龙头山东坡出土的贞孝公主墓壁画绘制的侍者衣着来看,其中花团紧簇、绸缎披身的装扮就是最好的佐证。当时生产的数量不多,种类也有限,主要满足贵族社会奢侈生活的需要。

陶瓷业是渤海手工业的重要部分。渤海国王大规模修建城池、建造楼阁台榭,促进了渤海烧造砖、瓦和陶瓷制作的发展。渤海在原烧造陶瓷技术基础上,吸收引进了唐朝的陶瓷烧造技术,使渤海的陶瓷烧造规模、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重大的成就就是釉陶的普遍应用和“渤海三彩”的成功烧制,其次是陶器的出现。和龙市古墓出土的三彩女俑,面容和善,清秀素雅,线条流畅,色彩艳丽,现收藏于延边博物馆。和龙市八家子镇北大古墓群出土的敞口鼓腹罐,陶质为泥质土褐色陶,纹饰疏密分明,造型端庄严谨,工艺水平较高,为渤海时期不多见的文物之一,现收藏于延边博物馆。这些陶器的出土都是渤海陶瓷辉煌于世的最好佐证。

渤海国畜牧业

渤海国时期已开始大量饲养猪、马、牛、羊。马在渤海饲养家畜中最为重要,遍及全国,是渤海与中原地区贸易的重要商品,当时李正己所统今山东半岛“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马广泛应用于军队、生产、交通中,也向中原输出和进贡。羊在渤海也比较普遍,而且颇具规模。牛耕的普及推动了渤海养牛业的发展。

渤海国的渔猎和采集

渔猎和采集在渤海社会经济中仍占一席之地。从事渔猎的主要是越喜、铁利、拂涅、虞娄等部的居民。见于史载的贵重渔猎品有貂、虎、豹、熊、罴、鹿、鹰、鲸鲵鱼、鲻鱼、乾文鱼等。渤海盛产毛皮兽,有的肉可食用,有的皮可制成贵重的皮裘、皮褥,而鹿茸、麝香则是贵重的中药材。采集品种也很多,贵重的有人参、白附子和松子等,这些多是用于纳贡和交换的。

1、版权属于上述作者。

2、凡未标注版权,其内容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官方







































白癜风最好医院
怎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sz/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