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狄仁杰有元芳,包拯有展昭,每一个断案如神的大人,都有一个武功盖世的人作为左膀右臂。
宫斗戏中,每一位花容玉貌的小主,身后都有一个太医作为心腹顾问。
各位太医们凭着自己的妙手,每每让小主们化险为夷。
不仅如此,太医还兼顾她们的饮食起居,毕竟内外兼调,才能容光焕发,在宫斗中步步高升。
这不,就连江南名医叶天士,也被编剧请到《延禧攻略》里了。
戏中之事,绝非空穴来风。
一个贴心的好中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太重要了。
不用说各种疾病,更不用说经、带、胎、产,光是美容这件事,中医都能为你效劳许多。
花容玉貌是每个女人的梦想,哪怕敷点儿药在脸上,都希望能改善肌肤。
有了这种思想,于是有了面膜,有的叫面脂。
总之就是将精心配伍的药材,碾成细粉,调成糊状,涂在脸上的,或是把药末泡水用来洗脸。
光这么个玩意儿,都花了历代医家很多心思呢,历来配方甚多,不胜枚举。
而玉容散,又是其中常见的一个方名。
就我能找到的资料看,这类美容的方子,较早见于初唐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其中记录了五香散、玉屑面脂、鹿角散、桃花丸、白瓜子丸等。
一共81个方子,可以说是集前代之大成。
真正用玉容散作为方名的,较早见于元代的《御药院方》。
这是元朝著名宫廷医家许国祯所著,记载了宋、金、元三朝御药院所制的成方。
其中的玉容散,有两个方子:
其一,是治脸上起瘢痕、粉刺、黑头的。
药用牵牛、白芷、甘松、广零陵香、瓜蒌根、川芎、细辛、阿胶、猪牙皂、楮桃儿、藁本。
研成细末,每次用一钱,洗脸,早晚各用一次。
其二,是治脸上的各种黑点和瘢痕的。
药用白芨、白蔹、白僵蚕、钟乳粉、白附子、冬瓜子、韶脑、楮桃儿、麝香。
也是研末调匀,晚上用。
此外,本书还记载了许多美白方,如玉女粉、皇后洗面药、御前洗面药等。
可见当时的宫中,上至皇后,下至宫女,为了容颜,也是蛮拼的。
宫中如此,民间富贵之家又何尝不然?
在爱美之风的影响下,就连叶天士都没能免俗。
他在《种福堂公选良方》中,也记载了有玉容散的方,用于除雀斑。
方曰:
白僵蚕、白附子、白芷、山奈、硼砂各三钱
石膏、滑石各五钱
白丁香一钱
冰片三分
临睡用少许,用水拌匀,涂在脸上,如果用人乳拌涂,更妙。
此方用药精到,统共只有九味药,果然是叶先生的风格。
与此同时,清朝的宫廷,玉容散也盛行,其配方甚至都写进了当时御编中医教材:《医宗金鉴》!
其方为:
白牵牛团粉白蔹白细辛
甘松白鸽粪白芨白莲蕊
白芷白术白僵蚕白茯苓
荆芥独活羌活白附子
鹰条白白扁豆防风白丁香
有人也许要问了,这么多玉容散的方子,到底哪个好呢?
其实,都挺好,这些方子都倾注着不同医家的心血。
但它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方子会有所差异。
怪到了慈禧太后手里,《医宗金鉴》中的玉容散就不好用了。
慈禧不但脸上生了雀斑,而且常常觉得脸上有跳动感,这是面风。
于是,光绪十四年,太医李德昌、王永隆对这个方进行了加减,减去羌活、独活,茯苓、白扁豆,加山奈。
这一年慈禧已经53岁了,皮肤是有些老。
所以要去掉羌活、独活这两个比较峻猛的散风药,以免使皮肤更干燥。
对于慈禧来说,脸上什么好药没用过?
茯苓、扁豆过于平淡,已经不起作用了,所以也去掉。
山奈芳香透络,可以引诸药入络而逐风痰,所以加进去。
这个方子兼顾了美容和治疗面风抽动,可以说是相当精妙。
不过,可笑的是,现在很多中医做出来的玉容散,动不动就说是慈禧太后的方子。
如果真是这样,反倒坏了,这个方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的。
老太太治面风的方子,怎么适合年轻女生们美白呢?
弄不好,没有面风也要弄出面风来,把脸敷抽了!
看来,中医既要有中医思维,还要有文献学功底。
否则,照搬道听途说的方子,最误事。
清艾轩从年开始做玉容散,用的是哪个方子呢?
哪个都不是!
但是,根据历朝历代的古方加减,兼顾了现代人的体质和面部特征。
在屡次制作中,也根据顾客反馈的意见,对配方多次进行改良。
这样得出来的方子,于我们现代人才是真正合用的。
不照搬古方,才是中医人真正的自信!
清艾轩双十二优惠今天开始,欢迎朋友们进店看看: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
白癜风的治疗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