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识药篇
一、什么是药品
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二、什么是合法药品
是应具有国家批准的药品生产文号,由合法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质量及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要求,经合法的药品销售企业(药店)销售的药品。
三、如何分辨假药和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3、变质的;
4、被污染的;
5、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6、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部分:购药篇
一、购药途径介绍
1、买药之前要问医生;
2、仔细查看药品,不轻信推荐;
3、不要乱买替代药品;
4、防止购买假药劣药。
二、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
1、从合法的药店购买合法的药品;
2、应明确买药的目的和病症;
3、购买药品时,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
4、购买非处方药时,通常应以常见病、多发病用药或者属于有使用经验的药品为主,购药人应按使用人的病情需要购买药品,对于首次购买的非处方药,应认真阅读拟购买药品的使用说明书,确认符合使用要求的再行购买,或者先行咨询医生或药师,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购买;
5、购买的药品应在药品的有效期内使用;
6、购买药品一定要索取发票,发票上应注明药品名称、厂牌、批号等信息,以便在购买药品后一旦出现问题或者发现质量问题时可以凭发票找销售商至生产企业主张自己的权利。
7、网上购药应注意,一定要看其有无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互联网药品销售资格证书,经过批准可以卖药的网站,也只能卖非处方药,任何处方药都不得在网上销售。网上销售的药品,消费者一定要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检索一下,看有没有审批过此药。
三、根据药品广告购买药品时,要注意哪些
不提倡看、听广告购药!确实没有其他渠道获得购药指导性信息或者意见,需要广告指导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有绝对化用语的要注意;
2、专治疑难杂症的要注意;
3、包治百病的要注意;
4、用专家、病例、患者作证明的要注意;
5、用部队、大学、研究院科研成果的名义宣传产品的要注意;
6、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而不留详细地址和厂家地址的要注意;
7、没有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要注意;
8、在街头路边散发的小广告要注意。
第三部分:储药篇
一、家庭药品储存技巧
1、药品最好用原包装,便于识别,便于掌握服用方法、剂量。失去原包装的药品,名称、规格、厂牌、批号、有效期等信息清楚的,应选用适合的干净容器,干燥后装药,并将药物的名称、规格、厂牌、批号、有效期、服用方法、服用剂量等信息写清楚贴在包装上。上述药品信息不清楚或者其中重要信息缺失的药品,建议不要留存、使用。
2、药品应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更不要把药品给孩子当做玩具玩弄。
3、用剩的药品,属于固体药品的,名称、规格、厂牌、批号、有效期等信息清楚的,可以放在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环境存放,有效期内可以再用。属于液体药品的,通常不宜留存再用,在丢弃前应把药物自包装中倒出(不要整包装丢弃,防止他人误拾误用)。
4、药品最好分类存放,如内服药和外用药应分类存放。药品说明书也要保存好,以备查用。不要用某一种药的瓶子去装另一种药,以免误服误用,发生危险。
5、药品应按照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贮藏条件保存。
6、中药一般较易受潮、霉变、虫蛀或气味丧失,应按疗程及服用量购药,并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贵重中药如人参、虫草等应置冰箱保存。
7、要经常(一般为3-6个月)定期检查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或变质失效。如发现药品超过有效期,药片变色、松散、潮解、有斑点、胶囊有、粘连、开裂、丸药有虫蛀、霉变,糖浆、膏滋类药发霉、发酵、药水浑浊沉淀,眼药水浑浊有絮状物等情况时,均应及时处理和更换。
二、药品的储藏条件有哪些
避光:是指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密闭:指用容器封闭,以防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指容器密封,以防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熔封或严封:指将容器开口处熔封或用适宜材料严封,以防空气或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阴凉处:指不超过20℃;
凉暗处: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指2-10℃。
第四部分:用药篇(一)
一、如何确定用药剂量
年龄
剂量
年龄
剂量
初生~1个月
成人剂量的
1/18~1/14
6~9岁
成人剂量的
2/5~1/2
1个月~6个月
成人剂量的
1/14~1/7
9~14岁
成人剂量的
1/2~2/3
6个月~1岁
成人剂量的
1/7~1/5
14~18岁
成人剂量的
2/3~全部
1~2岁
成人剂量的
1/5~1/4
18~60岁
全量~成人剂量的3/4
2~4岁
成人剂量的
1/4~1/3
60岁以上
成人剂量的
3/4
4~6岁
成人剂量的
1/3~2/5
二、把握最佳服药时机
以下为几类常用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供参考。
1、抗高血压药:人体血压在上午9~10时为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夜晚3时左右最低。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如果夜间继续服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梗死。
2、抗糖尿病药:凌晨4时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只需给予低剂量就可达到满意效果。
3、抗类风湿所用激素类药物: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因为此时人体的免疫反应最大,故激素类药物最好在早上8时以前将全天药量一次顿服。这样不但疗效更佳,且可使长期服用激素而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点。
4、平喘药:氨茶碱早晨7时应用效果较好,毒性最低。其他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疗效最佳。
5、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应以上午一次顿服为佳。
6、抗贫血药:葡萄糖酸铁、硫酸亚铁等于晚上8时服用最佳,因此时的吸收率比早晨8时用药要高,且可延长疗效达3~4倍。
7、利尿药:氢氯噻嗪早晨7时服药较其他时间服药不良反应要小。呋塞米于上午10时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8、解热镇痛药:此类药在上午6时服比下午6时或10时用药效果好。例如,吲哚美辛在上午7时服比下午7时服药效果好,维持时间长。
三、如何正确服用药品
1、若药片或胶囊有可能沾在嗓子里,服药之前可先用水湿润一下;
2、服用药片时可稍把头向上仰并做吞咽动作;
3、胶囊外壳是用明胶做的,遇水能产生一定黏性,且胶囊会上浮,吞服时应把头部向略前倾,否则胶囊易卡在食管中;
4、药片或胶囊吞下后不要马上躺下,应再喝点水;
5、如果药片看起来太大以致不易吞咽或可能卡在嗓子里,可将药片研碎,将药倒在汤匙中,用果汁或水混匀后送服,但是在这样做之前一定要咨询药师,因为有些药片(如肠溶片、缓释片)必须整个咽下而不能研碎;
6、吃药片不用水送服,而用唾液将药片强吞下的做法即“干吞”是不对的,干吞最易使药片附在食管内壁,对食管产生刺激甚至引起食管炎。
四、易被误解的几种服药方法
1、饭前服很多人简单地把“饭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而零食、水果等都不算。其实,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饭后”了。饭前(或空腹)服用,是由于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一般饭前指的是在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指的是进餐2~4小时后。
2、饭后服很多人认为饭后服指的就是吃完饭后马上用药。实际上,“饭后用药”是指吃完饭后过约半小时再吃药。这是因为饭后马上吃药,药物会和食物混在一起运到小肠后,就无法在胃部吸收发挥作用了。而饭后半小时再吃药,此时食物的消化已基本结束,胃酸量也相对较少,药物中的成分能被顺利吸收。
3、一天3次有人把“一天3次”简单地等同于跟着3顿饭走。其实,一天服药几次,多长时间服一次,是根据24小时内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制订出来的。如果服药为“一天3次”,应每隔8小时服一次;若一日2次,应每隔12小时服一次。一般一天3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点、下午2~3点、晚上10点服药;一天2次则应该安排在早上7点和晚上7点服药。
4、含化一些患者只是将整粒药片放在舌头表面,没有将药片放在舌下唾液多的地方。由于舌头表面有舌苔和角化层,药物吸收较慢且吸收率低,还有的患者只是随意将药放在口内,加上有的人口腔干燥,药片难以被溶化吸收,导致药物不能发挥最佳药效。因此,舌下含药如条件许可时可饮适量水,以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但要注意,饮水时不可将含服的药咽下。
五、小儿用药须注意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承上启下的阶段,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药物在体内容易蓄积,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用药要特别小心,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喹诺酮类(沙星类)如目前常见的氟哌酸(诺氟沙星)等类药物,可影响婴幼儿的软骨发育,应禁用。
2、乙胺丁醇是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最重要的毒性反应是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婴幼儿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应禁用乙胺丁醇。
3、萘甲唑啉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婴幼儿鼻黏膜娇贵,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迅速而完全,如果应用萘甲唑啉,进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心脏、全身,会引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因此,3岁以下的小儿应禁用萘甲唑啉。
4、磺胺类药物有些婴幼儿用后可致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
5、退热药家长为了及时给宝宝退热,常常几种退热药一齐上。退热药吃得过多,间隔的时间太近,都会给宝宝带来危害。要记住,吃退热药时,两次的间隔时间应有4~5个小时。另外,退热药也不能老吃,吃了几次,孩子的烧仍反复,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什么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6、止咳药复方甘草合剂、止咳露等含有樟脑酊的药物,对于婴幼儿咳嗽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但由于樟脑酊内含有少量吗啡类生物碱成分,对婴幼儿有潜在的成瘾性,故对此类药物亦应慎用,避免成瘾。
7、铁、钙制剂是纠正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但铁剂不是营养品,不可以长期服用,并且忌与钙片、牛奶、茶叶等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补充钙剂时忌食菠菜及菜汤等。因菠菜中的草酸与钙可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导致钙的吸收减少。
8、锌制剂过量给药可中毒。急性中毒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时可引起惊厥、脱水和休克死亡;慢性锌中毒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血清铁元素下降及顽固性贫血等病症。因此,婴幼儿补锌应掌握好剂量和疗程,忌长期、超剂量用药,避免出现中毒反应。
9、维生素A和维生素D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并且在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维生素D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症状。鱼肝油类制剂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婴幼儿在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补充鱼肝油类制剂时,应掌握好剂量,切忌大剂量长期用药。
六、如何正确贴膏药
方法要正确
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皮肤擦净,拭干后再贴膏药。一般一贴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膏药不仅已经失去效用,而且还对皮肤不好。贴膏药应避开毛发较多处,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会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冬天寒冷,橡皮膏药不易粘贴住。可将膏药贴好后用热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贴牢靠,以确保治疗效果。另外,使用黑膏药类膏药时,可适当用微火烘烤膏药,但注意加温不能过热,以免烫伤皮肤或使膏药外溢。凡含丁香、肉桂、麝香、冰片、樟脑等香窜之品的膏药,更不宜烘烤过久,以免药效丧失。
注意禁忌证
1、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敷患处。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作用,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立即会呈现炎症反应,液体大量自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24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如果在此期间贴上止痛膏,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自血管内渗出的液体也会增多,反而会加重局部肿胀疼痛。
2、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3、凡是含有麝香、乳香、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禁用。
4、如果贴膏药10分钟左右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泡,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口服抗过敏药物,局部外涂激素类软膏,进行抗过敏治疗。
第五部分:用药篇(二)
一、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二、抗生素指的是什么?
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抑制和杀灭作用。
三、滥用抗生素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生素药危害既多且大,轻者局限于个人,重者泛滥危害社会,贻误子孙。在此,仅扼要列举以下4个方面的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病原维生素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生素不存在耐药现象。据文献报道:耐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超过50%,耐药孢子菌素的菌株已达40%以上,耐喹诺酮的菌株在35%左右。
2、损害人体器官。抗生素在杀菌的同时,也在造成人体损害。如喹诺酮类可致年幼动物软骨损害,使承重骨关节出现水肿,少数病人出现关节痛和炎症。此外,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均可引起肝损害;氯霉素服用后难以灭活,可引起儿童心血管衰竭的“灰婴综合症”,严重时可致死。
3、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互相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群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群则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浪费医药资源。抗生素的生产有天然、半合成、合成3种方法,前两种都需粮食做培养基;同时新的抗生素价格昂贵,滥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治疗费用居高不下。
第六部分:用药篇(三)
一、安全使用中药
1、老百姓常认为服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具有两重性,即可治病也致病,中药同样如此。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列出了28种毒性中药材: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白附子(禹白附)、生附子、生马钱子、生乌头、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雪上一枝蒿、斑蝥、红娘虫(包括青娘虫)、生巴豆、生半夏、生天南星、生狼毒、生藤黄、生甘遂、洋金花、闹洋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雄黄、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这些毒性中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有些中药虽然毒性甚微,若使用剂量过大或长期连续使用,也会产生毒副作用。在使用中药的时候,我们还需注意辩证论治,严格掌握适应症。有些人为使病情快速得到缓解,常将中西药联合使用,然而,如果中西药配伍不当,剂量不适或用法不妥,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及长期病患者,应在中医的指导下用药。
二、科学煎煮中药
1、煎药最好用砂锅,不宜用铝锅或铁锅。煎药前先将中药用40℃~50℃温水浸泡30分钟左右,坚硬的植物根、茎、皮类药材浸泡时间应稍延长,水量以高出药面3cm为宜。
2、一般中药头煎加水稍多,二煎加水适当减量。煎药开始用温火,煮开后用小火。煎煮时不能频繁揭盖,以防气味走散,减少挥发成分外溢。一般中药煮开10~15分钟,滋补中药煮开再煮3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3、芳香性药物如薄荷、藿香等应后下,煎1~沸即可;石膏、牡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中药应先煎30分钟左右;附子、乌头等有毒中药应另包先煎;饴糖、蜂蜜宜在药煎好后加入;阿胶、鹿角胶等应冲服;鹿茸、三七等可研成细末,开水或药汤冲服。
4、中药煮糊后成分发生变化,其中所含挥发性成分丧失,此时不仅影响疗效,而且会产生毒性,应禁服。
第七部分:寻医问药
第八部分:降压药的用与停都应个体化
第九部分:案例
案例一、不要轻信民间名医
某民间中医,自称是名医世家,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宣传称能治多种疑难杂症,特别是气管炎、癫痫、风湿性关节炎等。进行上门诊疗或者电话诊疗,并且用自己擅自配制的所谓祖传秘方药丸。同一类病人发同一种药,但所有药都没标签和使用说明,谁来看都一样。基本上都是不知成分的中药粉加对症治疗的西药和激素。短期使用有近期效果,长期使用则造成对使用者的伤害,许多病人受害后投诉。该民间医生的行为因构成犯罪已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许多病人受害后要求主张自己的权利时非常困难,原因是缺少证据。
提示:
1、不要轻信网络信息,医院。
2、开药一定要处方,对所谓秘方不能轻信。
3、除中药配方外,其他药品应当有包装和药品标签,没有标签的药品不能随便使用。
4、药品包装或者标签及购物发票不要随便丢弃,一旦发生药品质量问题或者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后果,可以凭发票、包装标签到当地消费者协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法院要求支持主张自己的权利。
案例二、邮购药品要慎重
陈某,从报纸上获悉可以通过邮购方式买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于是按照广告提供的银行卡账号汇了购药款,也收到了药。但药品包装非常粗糙,文号、有效期等标识内容不清楚。陈自己短期服用后发现疼痛减轻,于是介绍周围其他人。有人托陈代为购买,于是陈每瓶加价2-5元不等转卖。后因有人服用后出现严重身体伤害案发。陈转售药品经权威机构鉴定确认为假药,且其中含有多种应由医生处方使用的药品。陈某的行为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院判决其执行有期徒刑2年并附民事赔偿。本案陈某自己用了假药受到伤害找不到卖药的人,而自己因为转卖假药被判了刑,还因为害了别人被判民事赔偿,人财两失。
提示:
1、尽可能不要通过邮购方式买药。有医院买药或者到正规药店买药。
2、不要轻信广告,有些病可能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保证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治疗,而不要听广告宣称的所谓特效药。
3、真正需要通过邮寄方式购药的,也一定要了解销售药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具有合法资质,并且购药要索取正规发票等凭证。这样,如果一旦用药出现问题,你才可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或者途径找到卖药的单位或者个人主张你的合法权益。
4、不要非法买卖药品。
案例三、保健品不要乱买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基本道理: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有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而目前,许多群众购买保健品不是因为需要保健,而且因为需要治病。也有的群众或者因为患有某些疾病,长期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听、看广告以为可以通过使用保健品也能治疗疾病,甚至以为保健品的治疗作用比药品还好,这时因为大家对保健品不够了解。通常,保健品是指保健食品,就是俗称带“蓝帽子”的一类食品。保健食品对人体机能有一定的调节、改善作用,在疾病治疗中对人体康复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具有治疗作用。目前,对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保健品市场行为不规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向大家提出以下建议:
1、如果为了治病,希望大家不要购买、使用保健食品。
2、如果确实需要购买保健食品,请注意,一定要到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保健品专卖店或者到药店的保健品专柜购买,购买时要注意所购保健食品是否属于合法产品,简单的检查方法是:看看外包装上是不是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即蓝帽子);是否标有生产企业名称;包装是否完整等,并且应当索取发票,发票上应标明所购买保健食品的正式名称和批号、有效期等。
3、购买保健食品的发票和保健食品的包装应该保存。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可以凭发票和包装通过适当的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
4、当前,有关保健食品投诉较多的问题:一是虚假广告,消费者购买使用后发现没有广告宣称的效果;二是使用保健品后出现身体伤害;三是价格太高。
5、要特别注意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