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梳理中中药一中药二中药综

1.大血藤来源于()A.茜草科B.木通科C.瑞香科D.五加科E.唇形科2.木通的药用部位是()A.藤茎B.茎枝C.根D.木材E.心材3.沉香的性状和表面特征是()A.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可见黑褐色或棕黑色树脂斑块,大多不能沉水B.呈不规则棒状,密布棕黑色细纵纹,大多能沉水C.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D.呈不规则块、片状,有红棕色树脂斑块,半沉水E.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富油性4.降香的原植物属于()A.唇形科B.豆科C.木兰科D.茜草E.蔷薇科5.沉香的入药部位是()A.边材B.含树脂的木材C.藤茎D.茎刺E.根及根茎

6.关于以下药材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产于湖北省B.多在夏季采收C.该断面的特征称为金井玉栏D.木通科植物的干燥根E.其药材性状为纺锤形,表面粗糙7.皮类药材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茎、枝和根的()A.落皮层部分B.皮层以外的部分C.形成层以外的部分D.木栓形成层以外的部分E.周皮部分8.合欢皮来源于()A.芸香科B.豆科C.桑科D.五加科E.茄科9.桑白皮的药材来源为()A.桑科桑的干燥根皮B.桑科桑树的带叶枝梢C.桑寄生科桑的干燥根皮D.桑科桑寄生的带叶茎枝E.槲寄生科桑的干燥根皮10.秋季采挖牡丹的根部,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称为()A.丹皮肉B.连丹皮C.刮丹皮D.桑白皮E.白鲜皮

11.牡丹皮的主要产地是()A.安徽B.广东C.河北D.东北E.广西12.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药材是()A.肉桂B.秦皮C.厚朴D.杜仲E.黄柏13.外表面灰白色,密布多数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内表面黄白色,味苦的药材是()A.杜仲B.秦皮C.厚朴D.牡丹皮E.肉桂14.下列药材中,来源于芸香科,药用干燥树皮的是()A.杜仲B.黄柏C.秦皮D.厚朴E.肉桂15.狭叶番泻叶主产于()A.海南B.印度C.浙江D.埃及E.云南

16.紫苏叶的来源为()A.唇形科紫苏的叶B.豆科紫苏的叶C.蔷薇科紫苏的叶D.茄科紫苏的叶E.唇形科白苏的叶17.下列植物来源于柏科的为()A.石韦B.枇杷叶C.侧柏叶D.大青叶E.穿心莲18.罗布麻叶的原植物属于()A.夹竹桃科B.十字花科C.五加科D.毛茛科E.唇形科19.关于以下药材叙述错误的是()

A.以头状花序入药B.按照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贡菊,祁菊,亳菊,滁菊C.贡菊的管状花数量较少,而杭菊的管状花数量较多D.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成扇状E.其主产地包括安徽、河南等省20.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的药材是()A.丁香B.红花C.槐花D.款冬花E.金银花

21.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A.吹散与内服散B.内服散和外用散C.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D.单味药散剂与复方散剂E.溶液散与煮散22.合剂若加蔗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A.10%B.30%C.50%D.20%E.40%23.煎药时,加水量一般为中药饮片的()A.5~8倍B.2~3倍C.5~6倍D.4~6倍E.2~5倍24.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或以流浸膏稀释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为()A.浸膏剂B.煎膏剂C.药酒D.酊剂E.糖浆剂25.除另有规定,含剧毒药的酊剂每ml相当于原药材()A.15gB.7gC.9gD.10gE.12g

26.下列宜加入防腐剂的制剂是()A.酊剂B.煎膏剂C.汤剂D.合剂E.酒剂27.最能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的剂型是()A.胶体制剂B.液体药剂C.散剂D.浸出制剂E.半固体制剂28.浸出药剂的治疗作用特点是()A.副作用大B.疗效显著C.具有综合疗效D.作用单一E.作用剧烈29.干混悬剂的减失重量不得超过()A.3.0%B.4.0%C.6.0%D.2.0%E.5.0%30.不适于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是()A.难溶性药物B.毒性药物C.不稳定的药物D.易成盐的药物E.治疗剂量大的药物

1.大血藤来源于(B)A.茜草科B.木通科C.瑞香科D.五加科E.唇形科大血藤来源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2.木通的药用部位是(A)A.藤茎B.茎枝C.根D.木材E.心材木通的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3.沉香的性状和表面特征是(C)A.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可见黑褐色或棕黑色树脂斑块,大多不能沉水B.呈不规则棒状,密布棕黑色细纵纹,大多能沉水C.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D.呈不规则块、片状,有红棕色树脂斑块,半沉水E.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富油性沉香药材呈不规则块状,刀状或盔冒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削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4.降香的原植物属于(B)A.唇形科B.豆科C.木兰科D.茜草E.蔷薇科降香来源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5.沉香的入药部位是(B)A.边材B.含树脂的木材C.藤茎D.茎刺E.根及根茎沉香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6.关于以下药材叙述正确的是(A)

A.主要产于湖北省B.多在夏季采收C.该断面的特征称为金井玉栏D.木通科植物的干燥根E.其药材性状为纺锤形,表面粗糙大血藤来源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等地。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药材呈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色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7.皮类药材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茎、枝和根的(C)A.落皮层部分B.皮层以外的部分C.形成层以外的部分D.木栓形成层以外的部分E.周皮部分皮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位。

8.合欢皮来源于(B)A.芸香科B.豆科C.桑科D.五加科E.茄科合欢皮来源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9.桑白皮的药材来源为(A)A.桑科桑的干燥根皮B.桑科桑树的带叶枝梢C.桑寄生科桑的干燥根皮D.桑科桑寄生的带叶茎枝E.槲寄生科桑的干燥根皮桑白皮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10.秋季采挖牡丹的根部,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称为(C)A.丹皮肉B.连丹皮C.刮丹皮D.桑白皮E.白鲜皮牡丹皮秋季采挖根部,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称为“刮丹皮”。

11.牡丹皮的主要产地是(A)A.安徽B.广东C.河北D.东北E.广西牡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12.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药材是(C)A.肉桂B.秦皮C.厚朴D.杜仲E.黄柏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

13.外表面灰白色,密布多数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内表面黄白色,味苦的药材是(B)A.杜仲B.秦皮C.厚朴D.牡丹皮E.肉桂秦皮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14.下列药材中,来源于芸香科,药用干燥树皮的是(B)A.杜仲B.黄柏C.秦皮D.厚朴E.肉桂黄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

15.狭叶番泻叶主产于(B)A.海南B.印度C.浙江D.埃及E.云南狭叶番泻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代,现盛栽于印度南端丁末利,故商品又名印度番泻叶或丁内末利番泻叶。

16.紫苏叶的来源为(A)A.唇形科紫苏的叶B.豆科紫苏的叶C.蔷薇科紫苏的叶D.茄科紫苏的叶E.唇形科白苏的叶紫苏叶的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故选A。17.下列植物来源于柏科的为(C)A.石韦B.枇杷叶C.侧柏叶D.大青叶E.穿心莲侧柏叶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及叶。故选C。

18.罗布麻叶的原植物属于(A)A.夹竹桃科B.十字花科C.五加科D.毛茛科E.唇形科罗布麻叶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干燥叶。故选A。19.关于以下药材叙述错误的是(B)

A.以头状花序入药B.按照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贡菊,祁菊,亳菊,滁菊C.贡菊的管状花数量较少,而杭菊的管状花数量较多D.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成扇状E.其主产地包括安徽、河南等省菊花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河南等地。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和“怀菊”。贡菊管状花少,多外露;杭菊管状花多数,多外露。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状。只有B选项错误,故选B。

20.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的药材是(D)A.丁香B.红花C.槐花D.款冬花E.金银花款冬花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绒毛。故选D。

21.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D)A.吹散与内服散B.内服散和外用散C.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D.单味药散剂与复方散剂E.溶液散与煮散散剂按药物组成分类可分为单味药散剂和复方散剂。22.合剂若加蔗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D)A.10%B.30%C.50%D.20%E.40%合剂若加蔗糖,除另有规定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20%(g/ml)。23.煎药时,加水量一般为中药饮片的(A)A.5~8倍B.2~3倍C.5~6倍D.4~6倍E.2~5倍煎药溶剂大多使用自来水或制药纯水,加水量一般为中药饮片的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二煎加水量适当减少。

24.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或以流浸膏稀释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为(D)A.浸膏剂B.煎膏剂C.药酒D.酊剂E.糖浆剂酊剂系指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25.除另有规定,含剧毒药的酊剂每ml相当于原药材(D)A.15gB.7gC.9gD.10gE.12g除另有规定外,酊剂每ml相当于原饮片20g。含有毒性药品的中药酊剂,每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其有效成分明确者,应根据其半成品的含量加以调整,使符合各酊剂项下的规定;酊剂可用溶解、稀释、浸渍、或渗漉等法制备。

26.下列宜加入防腐剂的制剂是(D)A.酊剂B.煎膏剂C.汤剂D.合剂E.酒剂抑菌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除另有规定外,合剂应澄清。在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异物、变色、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合剂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在制剂确定处方时,该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中国药典》抑菌效力检查法的规定,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超过0.3%(其钾盐、钠盐的用量分别按酸计),羟苯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如加入其他附加剂,其品种与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影响成品的稳定性,并应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乙醇。27.最能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的剂型是(D)A.胶体制剂B.液体药剂C.散剂D.浸出制剂E.半固体制剂浸出制剂主要特点为: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方药复方成分的综合疗效;汤剂还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但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

28.浸出药剂的治疗作用特点是(C)A.副作用大B.疗效显著C.具有综合疗效D.作用单一E.作用剧烈浸出制剂主要特点为: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方药复方成分的综合疗效;汤剂还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但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29.干混悬剂的减失重量不得超过(D)A.3.0%B.4.0%C.6.0%D.2.0%E.5.0%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的干燥失重应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减失重量不得过2.0%。

30.不适于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是(B)A.难溶性药物B.毒性药物C.不稳定的药物D.易成盐的药物E.治疗剂量大的药物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液。

1.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消肿生肌的药物组是()

A.川芎与延胡索

B.水蛭与土鳖虫

C.乳香与没药

D.丹参与郁金

E.桃仁与红花

2.川牛膝与怀牛膝均有的功效是()

A.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强筋骨

B.活血祛瘀,利湿退黄,凉血清心

C.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D.活血通经,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E.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3.丹参不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祛瘀

B.凉血消痈

C.通经止痛

D.利尿通淋

E.清心除烦

4.活血行气止痛力强,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桃仁

B.柴胡

C.玫瑰花

D.牛膝

E.延胡索

5.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的是()

A.丹参

B.艾叶

C.半夏

D.川芎

E.红花

6.既活血祛瘀,又止咳平喘的药是()

A.川芎

B.丹参

C.桃仁

D.白前

E.葶苈子

7.酒制补肝肾、强筋骨,生用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A.丹参

B.牛膝

C.水蛭

D.穿山甲

E.王不留行

8.自然铜的功效是()

A.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B.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C.破血祛瘀,杀虫

D.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E.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9.干漆的功效是()

A.接骨疗伤,消积止痛

B.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C.破血祛瘀,杀虫

D.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E.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10.三棱可用于()

A.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B.外伤出血,溃疡不敛

C.风湿痹痛,肩臂疼痛

D.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E.乳汁不下,胸痹心痛

11.血竭内服时用量为()

A.3~10g

B.3~5g

C.1.5~3g

D.1~2g

E.0.5~1g

12.虎杖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跌打损伤

B.肝郁气滞

C.湿热黄疸

D.毒蛇咬伤

E.肺热咳嗽

13.郁金的功效是()

A.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B.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C.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D.活血行气,凉血清心

E.活血祛瘀,泻下通便

14.瓦楞子不具有的功效是()

A.消痰

B.软坚散结

C.定惊

D.制酸止痛

E.化瘀

15.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清心定惊的药物是()

A.天竺黄

B.川贝母

C.竹茹

D.瓜蒌

E.桔梗

16.昆布与海藻均有的功效是()

A.消痰软坚,清心定惊

B.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C.消痰软坚,清热安胎

D.消痰软坚,制酸止痛

E.消痰软坚,回阳救逆

17.前胡除降气祛痰外,还有的功效是()

A.除烦止呕

B.利水消肿

C.凉血止血

D.宣散风热

E.清热安胎

18.川贝母与浙贝母均有的功效是()

A.清肺化痰,开郁散结

B.清热化痰,制酸止痛

C.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D.清热化痰,利尿通淋

E.清热化痰,润肠通便

19.瓜蒌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肺润肺化痰

B.消肿散结

C.利气宽胸

D.降逆止呕

E.润肠通便

20.能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药物是()

A.芥子

B.瓜蒌

C.旋覆花

D.半夏

E.桔梗

21.天南星与白附子均有的功效是()

A.宽胸利气

B.降逆止呕

C.润肠通便

D.袪风止痉

E.制酸止痛

22.白前与前胡均有的功效是()

A.清热利尿

B.宣散风热

C.降气祛痰

D.润肺止咳

E.化痰软坚

23.治疗中风痰壅,口眼㖞斜,破伤风宜选()

A.昆布

B.白前

C.浙贝

D.白附子

E.竹茹

24.善治皮里膜外及经络之痰的药物是()

A.芥子

B.前胡

C.白前

D.白附子

E.瓜蒌

25.指出下列不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A.咳嗽

B.喘息

C.痰多

D.腹泻

E.痰所致的瘰疬瘿瘤

26.属于海浮石的功效是()

A.软坚散结

B.清热利尿

C.燥湿化痰

D.降逆止呕

E.消痞散结

27.具有清热滑痰功效的药物是()

A.天竺黄

B.昆布

C.海藻

D.竹沥

E.前胡

28.不宜与甘草同用的是()

A.旋覆花

B.海藻

C.杏仁

D.竹茹

E.枇杷叶

29.既燥湿化痰,又祛风止痉的药是()

A.天南星

B.牛黄

C.橘红

D.半夏

E.蝉蜕

30.旋覆花的功效是()

A.消痰行水,祛风止痉

B.消痰行水,利气宽胸

C.消痰行水,除烦止呕

D.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E.消痰行水,消痞散结

1.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消肿生肌的药物组是(C)

A.川芎与延胡索

B.水蛭与土鳖虫

C.乳香与没药

D.丹参与郁金

E.桃仁与红花

乳香的功效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没药的功效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故选C。

2.川牛膝与怀牛膝均有的功效是(E)

A.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强筋骨

B.活血祛瘀,利湿退黄,凉血清心

C.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D.活血通经,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E.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川牛膝的功效为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怀牛膝的功效为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故选E。

3.丹参不具有的功效是(D)

A.活血祛瘀

B.凉血消痈

C.通经止痛

D.利尿通淋

E.清心除烦

丹参的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故选D。

4.活血行气止痛力强,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的药物是(E)

A.桃仁

B.柴胡

C.玫瑰花

D.牛膝

E.延胡索

延胡索辛散苦泄温通,入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力强。疼痛属血瘀气滞者皆可投用,以兼寒者为佳。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5~3g。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故选E。

5.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的是(D)

A.丹参

B.艾叶

C.半夏

D.川芎

E.红花

川芎辛温行散,入血走气,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最宜,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故选D。

6.既活血祛瘀,又止咳平喘的药是(C)

A.川芎

B.丹参

C.桃仁

D.白前

E.葶苈子

桃仁的功效为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故选C。

7.酒制补肝肾、强筋骨,生用活血通经的药物是(B)

A.丹参

B.牛膝

C.水蛭

D.穿山甲

E.王不留行

牛膝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补肝肾、强筋骨当酒制用,余皆宜生用。故选B。

8.自然铜的功效是(A)

A.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B.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C.破血祛瘀,杀虫

D.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E.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自然铜的功效为散瘀止痛,接骨疗伤。故选A。

9.干漆的功效是(C)

A.接骨疗伤,消积止痛

B.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C.破血祛瘀,杀虫

D.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E.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干漆的功效为破血祛瘀,杀虫。故选C。

10.三棱可用于(D)

A.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B.外伤出血,溃疡不敛

C.风湿痹痛,肩臂疼痛

D.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E.乳汁不下,胸痹心痛

三棱的主治病证为(1)经闭腹痛,癥瘕积聚,胸痹心痛。(2)积滞不化,脘腹胀痛。故选D。

11.血竭内服时用量为(D)

A.3~10g

B.3~5g

C.1.5~3g

D.1~2g

E.0.5~1g

血竭内服:研末,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入膏药内贴敷。故选D。

12.虎杖的主治病证不包括(B)

A.跌打损伤

B.肝郁气滞

C.湿热黄疸

D.毒蛇咬伤

E.肺热咳嗽

虎杖的主治病证为(1)湿热黄疸,淋浊,带下。(2)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毒蛇咬伤。(3)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风湿痹痛。(4)肺热咳嗽。(5)热结便秘。(6)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症。故选B。

13.郁金的功效是(D)

A.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B.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C.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D.活血行气,凉血清心

E.活血祛瘀,泻下通便

郁金的功效为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故选D。

14.瓦楞子不具有的功效是(C)

A.消痰

B.软坚散结

C.定惊

D.制酸止痛

E.化瘀

瓦楞子的功效为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15.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清心定惊的药物是(A)

A.天竺黄

B.川贝母

C.竹茹

D.瓜蒌

E.桔梗

天竺黄的功效为清热化痰,清心定惊。故选A。

16.昆布与海藻均有的功效是(B)

A.消痰软坚,清心定惊

B.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C.消痰软坚,清热安胎

D.消痰软坚,制酸止痛

E.消痰软坚,回阳救逆

昆布的功效为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海藻的功效为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故选B。

17.前胡除降气祛痰外,还有的功效是(D)

A.除烦止呕

B.利水消肿

C.凉血止血

D.宣散风热

E.清热安胎

前胡的功效为降气祛痰,宣散风热。故选D。

18.川贝母与浙贝母均有的功效是(A)

A.清肺化痰,开郁散结

B.清热化痰,制酸止痛

C.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D.清热化痰,利尿通淋

E.清热化痰,润肠通便

川贝母的功效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浙贝母的功效为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故选A。

19.瓜蒌不具有的功效是(D)

A.清肺润肺化痰

B.消肿散结

C.利气宽胸

D.降逆止呕

E.润肠通便

瓜蒌的功效为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故选D。

20.能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药物是(A)

A.芥子

B.瓜蒌

C.旋覆花

D.半夏

E.桔梗

芥子的功效为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故选A。

21.天南星与白附子均有的功效是(D)

A.宽胸利气

B.降逆止呕

C.润肠通便

D.袪风止痉

E.制酸止痛

天南星的功效为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白附子的功效为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故选D。

22.白前与前胡均有的功效是(C)

A.清热利尿

B.宣散风热

C.降气祛痰

D.润肺止咳

E.化痰软坚

白前的功效为降气祛痰止咳。前胡的功效为降气祛痰,宣散风热。故选C。

23.治疗中风痰壅,口眼㖞斜,破伤风宜选(D)

A.昆布

B.白前

C.浙贝

D.白附子

E.竹茹

白附子的主治病证为(1)中风痰壅,口眼㖞斜,破伤风,惊风癫痫,偏正头痛。(2)毒蛇咬伤,瘰疬痰核。

故选D。

24.善治皮里膜外及经络之痰的药物是(A)

A.芥子

B.前胡

C.白前

D.白附子

E.瓜蒌

芥子辛散温通,气锐走窜,专入肺经。既温肺脏、豁寒痰、利气机,又通经络、散寒结、止疼痛。善治寒痰及痰饮诸证,尤以痰在皮里膜外及经络者最宜。故选A。

25.指出下列不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D)

A.咳嗽

B.喘息

C.痰多

D.腹泻

E.痰所致的瘰疬瘿瘤

化痰止咳平喘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故选D。

26.属于海浮石的功效是(A)

A.软坚散结

B.清热利尿

C.燥湿化痰

D.降逆止呕

E.消痞散结

海浮石的功效为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故选A。

27.具有清热滑痰功效的药物是(D)

A.天竺黄

B.昆布

C.海藻

D.竹沥

E.前胡

竹沥的功效为清热滑痰。故选D。

28.不宜与甘草同用的是(B)

A.旋覆花

B.海藻

C.杏仁

D.竹茹

E.枇杷叶

海藻反甘草。故选B。

29.既燥湿化痰,又祛风止痉的药是(A)

A.天南星

B.牛黄

C.橘红

D.半夏

E.蝉蜕

天南星的功效为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故选A。

30.旋覆花的功效是(D)

A.消痰行水,祛风止痉

B.消痰行水,利气宽胸

C.消痰行水,除烦止呕

D.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E.消痰行水,消痞散结

旋覆花的功效为消痰行水,降气止呕。故选D。

1.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

A.间质性肾炎

B.多发性骨髓瘤

C.剧烈运动

D.尿道炎

E.肾病综合征

2.膀胱炎患者所出现的蛋白尿为()

A.生理性蛋白尿

B.假性蛋白尿

C.肾小球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混合性蛋白尿

3.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常表现为()

A.胨状便

B.鲜血便

C.细条便

D.柏油便

E.白陶土便

4.粪胆原增多见于()

A.成人腹泻

B.乳儿粪便

C.肠梗阻

D.阻塞性黄疸

E.溶血性黄疸

5.上消化道出血可见()

A.白陶土样便

B.稀糊状便

C.脓血便

D.鲜血便

E.柏油便

6.患者大便呈米泔水样,最有可能是()

A.急性胃肠炎

B.小肠炎症

C.消化不良

D.霍乱

E.慢性菌痢

7.过敏性肠炎患者的大便常表现为()

A.胨状便

B.鲜血便

C.细条便

D.柏油便

E.白陶土便

8.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参考范围是()

A.0~20U/L

B.40~70U/L

C.20~40U/L

D.5~40U/L

E.10~70U/L

9.肝功能检查某一酶的活性显著增高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酶是()

A.ALT

B.AST

C.γ-GT

D.ALP

E.以上全包括

10.心肌梗死下列哪项指标活力最高()

A.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血清总蛋白

C.血清白蛋白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血清球蛋白

11.成人血清总蛋白量的参考值是()

A.20~30g/L

B.40~55g/L

C.60~80g/L

D.80~g/L

E.60~90g/L

12.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的参考值是()

A.50U/L

B.≤45U/L

C.≤30U/L

D.≤35U/L

E.≤25U/L

13.儿童血清尿素氮正常值是()

A.4.2~7.1mmo/L

B.3.8~6.5mmo/L

C.3.2~7.1mmoL/L

D.1.8~6.5mmo/L

E.2.9~7.8mmo/L

14.血清尿素氮的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

A.30%~40%已受损害

B.40%~50%已受损害

C.50%~60%已受损害

D.60%~70%已受损害

E.70%~80%已受损害

15.下列那项是早期诊断AMI的灵敏指标()

A.血清肌酸激酶

B.血清淀粉酶

C.血肌酐

D.血尿酸

E.谷丙转氨酶

16.血尿酸减少,其临床意义可能是()

A.痛风

B.肾结核

C.肾积水

D.重症肝炎

E.溶血性贫血

17.急性胰腺炎患者,下列指标中最易升高的是()

A.血尿酸

B.淀粉酶

C.血清尿素氮

D.血肌酐

E.三酰甘油

18.急性心肌梗死,下列哪项指标最具诊断价值()

A.血清肌酸激酶

B.淀粉酶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三酰甘油

E.血肌酐

19.长期食用高嘌呤最易导致下列哪项指标增高()

A.血尿酸

B.淀粉酶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血肌酐

E.血清尿素氮

20.在糖尿病的控制程度评价中,在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时,具有特殊诊断价值的指标是()

A.空腹血糖

B.糖化血红蛋白

C.口服葡萄糖耐量

D.总胆固醇

E.血清CK

21.以下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重要组分的是()

A.血清总胆固醇

B.甘油三酯

C.低密度脂蛋白

D.高密度脂蛋白

E.血清总蛋白

22.成人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是()

A.3.2~7.8mmol/L

B.4.1~6.6mmol/L

C.3.0~7.1mmol/L

D.2.8~6.5mmol/L

E.3.9~6.1mmol/L

23.乙肝“大三阳”的表现是()

A.HBsAg(+)、抗-HBe(+)、抗-HBc(+)

B.抗-HBs(+)、抗-HBe(+)、抗-HBc(+)

C.HBsAg(+)、HBeAg(+)、抗-HBc(+)

D.抗-HBs(+)、抗-HBe(+)、抗-HBc(+)

E.HBsAg(+)、HBeAg(+)、HBcAg(+)

24.常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的是()

A.HBsAg-IgM

B.抗HBs-IgM

C.HBeAg-IgG

D.抗HBe-IgM

E.抗HBc-IgM

25.接种乙肝疫苗会出现()

A.HBsAg阳性

B.抗-HBs阳性

C.HBeAg阳性

D.抗-HBe阳性

E.抗-HBc阳性

26.开创内伤杂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学典籍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千金翼方》

D.《外台秘要》

E.《太平圣惠方》

27.《本草纲目》载药()

A.种

B.种

C.种

D.种

E.种

28.犀角地黄汤、独活寄生汤来源于()

A.《肘后备急方》

B.《普济方》

C.《备急千金要方》

D.《千金翼方》

E.《太平圣惠方》

29.既是辞书又是综合性本草的中医药工具书是()

A.《中医方剂大辞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C.《中药大辞典》

D.《中国医籍大辞典》

E.《中医大辞典》

30.以下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新颖,影响面较广”特点的是()

A.国家药典

B.政府文件

C.专业书籍

D.专业期刊

E.药物手册

1.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A)

A.间质性肾炎

B.多发性骨髓瘤

C.剧烈运动

D.尿道炎

E.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性蛋白尿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β-微球蛋白),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

2.膀胱炎患者所出现的蛋白尿为(B)

A.生理性蛋白尿

B.假性蛋白尿

C.肾小球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混合性蛋白尿

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所出现的蛋白尿为假性蛋白尿。

3.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常表现为(C)

A.胨状便

B.鲜血便

C.细条便

D.柏油便

E.白陶土便

本题考查粪常规检查。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等。

4.粪胆原增多见于(E)

A.成人腹泻

B.乳儿粪便

C.肠梗阻

D.阻塞性黄疸

E.溶血性黄疸

本题考查粪胆原的临床意义。溶血性疾病患者的粪胆原及粪胆素含量增多,故其粪便呈深黄褐色。乳幼儿及成人腹泻患者因肠蠕动加快而导致粪便中胆红素未转化成粪胆原,因而大便呈金黄色;阻塞性黄疸则会导致粪胆原减少,粪便呈白陶土样。肠梗阻与粪胆原关系不大。

5.上消化道出血可见(E)

A.白陶土样便

B.稀糊状便

C.脓血便

D.鲜血便

E.柏油便

本题考查粪常规检查。柏油便: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6.患者大便呈米泔水样,最有可能是(D)

A.急性胃肠炎

B.小肠炎症

C.消化不良

D.霍乱

E.慢性菌痢

本题考查粪常规检查。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7.过敏性肠炎患者的大便常表现为(A)

A.胨状便

B.鲜血便

C.细条便

D.柏油便

E.白陶土便

本题考查粪常规检查。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8.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参考范围是(D)

A.0~20U/L

B.40~70U/L

C.20~40U/L

D.5~40U/L

E.10~70U/L

丙氨酸氨基转移的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5~40U/L。

9.肝功能检查某一酶的活性显著增高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酶是(C)

A.ALT

B.AST

C.γ-GT

D.ALP

E.以上全包括

原发性肝癌.壶腹癌时,血清γ-GT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10.心肌梗死下列哪项指标活力最高(A)

A.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血清总蛋白

C.血清白蛋白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血清球蛋白

本题考查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AMI),AST活力最高,在发病后6~8小时AST开始上升,18~24小时后达高峰。但心绞痛时,AST正常。D项是反映肝胆疾病、骨骼疾病等的指标;B、C、E项是了解肝脏对蛋白代谢功能的指标,其异常多见于急慢性肝脏损害,也可见于肾病、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甲亢等其他疾病。

11.成人血清总蛋白量的参考值是(C)

A.20~30g/L

B.40~55g/L

C.60~80g/L

D.80~g/L

E.60~90g/L

总蛋白(TP):双缩脲法:60~80g/L。

白蛋白:溴甲酚氯法:40~55g/L。

球蛋白:20~30g/L。

12.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的参考值是(A)

A.50U/L

B.≤45U/L

C.≤30U/L

D.≤35U/L

E.≤25U/L

血清-谷氨酰转移酶(γ-GT)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γ-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γ-谷氨酰受体上的酶。γ-GT主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在肾、胰、肝、大肠、心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参考值:连续监测法:﹤50U/L。

13.儿童血清尿素氮正常值是(D)

A.4.2~7.1mmo/L

B.3.8~6.5mmo/L

C.3.2~7.1mmoL/L

D.1.8~6.5mmo/L

E.2.9~7.8mmo/L

血清尿素氮(BUN)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之一,氨在肝脏尿素循环中也合成尿素。BUN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体外,比例约占90%以上。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血液中BUN浓度增加,因此通过测定尿素,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参考值:成人:1.78~7.14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

14.血清尿素氮的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D)

A.30%~40%已受损害

B.40%~50%已受损害

C.50%~60%已受损害

D.60%~70%已受损害

E.70%~80%已受损害

各种肾脏疾病都可以使BUN升高,而且常受肾外因素的影响。肾功能轻度受损时,血清BUN检测值可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因此,血清BUN测定虽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的测定指标,但对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尿毒症的诊断却有特殊的价值。

15.下列那项是早期诊断AMI的灵敏指标(A)

A.血清肌酸激酶

B.血清淀粉酶

C.血肌酐

D.血尿酸

E.谷丙转氨酶

血清肌酸激酶(CK)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指标之一AMI后4~10小时内,CK活性急剧上升,12~36小时达高峰,峰值可高达正常水平10~12倍,72~96小时恢复正常。

16.血尿酸减少,其临床意义可能是(D)

A.痛风

B.肾结核

C.肾积水

D.重症肝炎

E.溶血性贫血

血尿酸降低见于重症肝炎、尿酸生成有关酶缺乏等。

17.急性胰腺炎患者,下列指标中最易升高的是(B)

A.血尿酸

B.淀粉酶

C.血清尿素氮

D.血肌酐

E.三酰甘油

急性胰腺炎是AMS增高的最常见原因:血清AMS一般在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0~48小时达到高峰,3~5天恢复正常;尿AMS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比血清AMS慢。

18.急性心肌梗死,下列哪项指标最具诊断价值(A)

A.血清肌酸激酶

B.淀粉酶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三酰甘油

E.血肌酐

CK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指标之一AMI后4~10小时内,CK活性急剧上升,12~36小时达高峰,峰值可高达正常水平10~12倍,72~96小时恢复正常。所以血清肌酸激酶(CK-MB)是早期诊断AMI的重要指标之一。故本题答案选A

19.长期食用高嘌呤最易导致下列哪项指标增高(A)

A.血尿酸

B.淀粉酶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血肌酐

E.血清尿素氮

长期应用高嘌呤会使得血尿酸的值增高。

20.在糖尿病的控制程度评价中,在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时,具有特殊诊断价值的指标是(B)

A.空腹血糖

B.糖化血红蛋白

C.口服葡萄糖耐量

D.总胆固醇

E.血清CK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生存期间血红蛋白(HbA)与己糖缓慢、连续的非酶促反应产物,其中与葡萄糖结合的HbA1c含量最高(60%~80%),是目前临床最常检测的部分;在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时有特殊诊断价值。

21.以下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重要组分的是(C)

A.血清总胆固醇

B.甘油三酯

C.低密度脂蛋白

D.高密度脂蛋白

E.血清总蛋白

LDL是富含TC的脂蛋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LDL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Ox-LDL),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形成泡沫细胞,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板块脂质核心的重要组分。

22.成人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是(E)

A.3.2~7.8mmol/L

B.4.1~6.6mmol/L

C.3.0~7.1mmol/L

D.2.8~6.5mmol/L

E.3.9~6.1mmol/L

空腹血糖(FBG):3.9~6.1mmol/L。

23.乙肝“大三阳”的表现是(C)

A.HBsAg(+)、抗-HBe(+)、抗-HBc(+)

B.抗-HBs(+)、抗-HBe(+)、抗-HBc(+)

C.HBsAg(+)、HBeAg(+)、抗-HBc(+)

D.抗-HBs(+)、抗-HBe(+)、抗-HBc(+)

E.HBsAg(+)、HBeAg(+)、HBcAg(+)

(1)“大三阳”即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出:HBsAg(+).HBeAg(+).抗HBc(+)。提示:①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②如同时有ALT及AST升高,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急性或慢性肝炎,应尽快隔离。

24.常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的是(E)

A.HBsAg-IgM

B.抗HBs-IgM

C.HBeAg-IgG

D.抗HBe-IgM

E.抗HBc-IgM

HBcAg与抗-HBc: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内,血液中游离的HBcAg极少,故较少用于临床常规检测。抗-HBc不是中和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可靠指标,主要有IgM和IgG两型:抗HBc-IgM是机体感染HBV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故常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25.接种乙肝疫苗会出现(B)

A.HBsAg阳性

B.抗-HBs阳性

C.HBeAg阳性

D.抗-HBe阳性

E.抗-HBc阳性

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①乙型肝炎恢复期;②曾经感染过HBV;③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

26.开创内伤杂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学典籍是(B)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千金翼方》

D.《外台秘要》

E.《太平圣惠方》

《金匮要略方论》全书以《内经》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7.《本草纲目》载药(D)

A.种

B.种

C.种

D.种

E.种

《本草纲目》简称《纲目》,明·李时珍著,成书于年。此书可谓中药学巨著,内容广博,收罗繁富。全书引据历代本草凡84家,古今医书目种,另从经史子集各部著作中引录了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共计余种。书中共收载药物种,方剂首,附有药物图谱幅。问世后被全部或部分译成日.朝.英.法.意.俄等多种文字。

28.犀角地黄汤、独活寄生汤来源于(C)

A.《肘后备急方》

B.《普济方》

C.《备急千金要方》

D.《千金翼方》

E.《太平圣惠方》

孙氏《备急千金要方》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使之流传后世,如犀角地黄汤、大小续命汤、独活寄生汤、苇茎汤、温胆汤、定志丸、磁珠丸、蛇床子散、半夏茯苓汤、盐汤探吐方、枕中丹等名方,仍为现代临床所常用。

29.既是辞书又是综合性本草的中医药工具书是(C)

A.《中医方剂大辞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C.《中药大辞典》

D.《中国医籍大辞典》

E.《中医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作者为江苏新医学院,分上、下二册,附编1册,共三册。年7月1日出版,年重新修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收载药物种,其中植物药种,动物药种,矿物药82种,加工制成品种。既是辞书,又是综合性本草。

30.以下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新颖,影响面较广”特点的是(D)

A.国家药典

B.政府文件

C.专业书籍

D.专业期刊

E.药物手册

专业期刊一般按时出版,多选择一些新的一次文献。与图书相比,其出版周期短,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新颖,影响面较广,是活动的中医药专业信息最重要来源。通过专业期刊可以汲取当前中医药领域已有的成果,掌握科研进展,了解科研动态,开阔研究思路。

润德教育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sz/2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