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先生系我国中医学家,生于年故于年,江苏南通人,生前系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授。笔者近日整理学习了姜教授一则应用“白通汤”治疗阴盛格阳戴阳证医案,分享给诸位,望共同提高,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笔者整理后之姜老医案如下:
她大便溏薄不成形状,且清稀便中杂有未消化的食物,每日在五次以上,其病程约有一个半月。
最近她的病情加重,尤其是近两日连饭都吃不进去,家人遂邀姜先生予其诊治,姜先生上门后见其神志昏迷,疲惫不堪,形体与精神极度亏乏,两眼眶凹陷,呼吸气短,面色浮红。
她今年41岁,此时她穿着衣服盖着被子,两着手伸在外面躁动不安,摸其手足,手足发热;触其腹部,腹部寒凉。望其舌,舌质淡红,且其舌在伸出时不停颤动,诊其脉见微细,重按时几乎无脉。
姜先生诊断为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治宜破阴回阳,方宜白通汤与参附汤加减。
处方:附子9克(先煎)干姜6克,移山参6克,葱白四茎。
这位女性患者,服上方2剂后,神志表现清楚,手足不再躁动,大便溏薄腹泻停止,有了饥饿的感觉,可以喂食稀粥,脉象也有神了。
姜先生见该患者已转危为安,遂改健脾益气之法,以香砂六君子汤數剂善后,最终获愈,至此姜老验案整理结束。
笔者将分析探讨学习姜老此例验案笔记分享于下,因水平所限语言啰嗦,望读者见谅。
她大便溏薄,日行五次以上,且夹杂有未消化的食物。
这组症状按张仲景的表达方式来叙述的话,是不是就是“下利清谷”呢?
她脉微细,重按几无,是不是就是脉微欲绝呢?
我们把“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合起来看是不是肾阳虚的表现呢?仲景以六经辨证代表脏腑,少阴属肾,肾阳虚的病变也就是少阴病。这时你再按仲景辨证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就是“少阴病,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呢?
“少阴病,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的病机属少阴寒化证之阳亏阴盛证,也即少阴真寒之证。
既当她是少阴真寒证,可她面色发红,手足发热,神昏烦躁又怎么解释呢?这时需注意她脸色的发红一定是浮红,是化妆样的红,不是从里面透出来那种红,她手足虽热,但她盖着被子且穿的衣服,这种现象你能说她这是真热吗?这不是真热的话,就是假热了。
内真寒外假热,是由阳亏阴盛之真寒将虚阳逼迫于外即阴盛格阳证,阴盛格阳证见到面色浮红就是阴盛戴阳证无疑。
故姜老辩证为真寒假热,阴盛格阳危证,急投以白通汤与参附汤加减回阳益气救逆,阳回险脱转危为安后,用香砂六君子健脾止泻以扶正善其后,终获痊愈。
姜春华先生生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