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藏品博览系列四纸币上的文字拉

编者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年12月开馆以来,一直秉持“语汇世界言聚全球”(Words,Worlds)的立馆理念,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为全面开展人文交流、科普教育和学术研究,即日起,本栏目拟推出“藏品博览”专题,聚焦世界语言博物馆展品,陆续推送馆藏科普系列文章,以展陈世界语言多元面貌,向全球公众讲述世界语言文字故事。

拿出一张人民币,可以看到上面有汉字、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盲文等八种文字和书写系统,反映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和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本期,我们主要介绍世界语言博物馆各种纸币藏品上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藏品坐标: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记,书写世界”展厅“文字的艺术与技术”展区捐赠者:罗东平捐赠时间:年5月

拉丁字母的来源

在领略纸币上的拉丁字母之前,先让我们一起简要地学习一下拉丁字母的起源。古埃及圣书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兼具表音和表意的功能。公元前19世纪左右,西奈半岛的闪族雇佣兵在不通晓古埃及圣书字的情况下,借用其中的象形符号来表达自己语言的音位,可以看作世界上最早的音位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一路向西传播演变成腓尼基字母、古希腊字母、伊特鲁斯坎字母,最终形成了拉丁字母的雏形。从拉丁字母衍生出的字母系统所拼写的语言覆盖了世界上70%的人口。

埃及恐怖谷(Wadiel-Hol)境内发现的石刻拓片

属于原始西奈字母

原始西奈字母演变为拉丁字母的过程示意图

摄于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

纸币上的拉丁字母

请看以下博物馆馆藏钱币,上面书写的文字都是各种版本的拉丁字母。这一张张小小的纸币,不仅以图案直观展示了相关国家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而且以文字折射出了这些国家的语言政策和文字变迁。

克罗地亚语(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语使用盖伊拉丁字母,创始者为该国语言学家路德维特·盖伊(LjudevitGaj,-)。该字母以捷克字母表为基础,产生于奥匈帝国时期,泛斯拉夫民族意识觉醒的伊利里亚运动(IllyrianMovement)。

克罗地亚第纳尔(Dinar):克罗地亚于年独立后发行克罗地亚第纳尔,用以代替原南斯拉夫第纳尔。“Dinar”一词来源于罗马帝国的一种银币“dēnārius”。该货币为临时货币,因此种类只有纸币一类。年新发行库纳(Kuna)代替第纳尔,新旧币兑换比例是1:。有趣的是,“Kuna”一词在克罗地亚语中的意思其实是“貂”。

图片:1第纳尔纸币,正面是克罗地亚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路德·博什科维奇(Ru?erBo?kovi?,-),右上角展示了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几何计算图;背面是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标志性建筑、哥特式的萨格勒布大教堂。钱币正反面都印有“RepublikaHrvatska”(克罗地亚共和国)和“JedanHrvatskiDinar”(1克罗地亚第纳尔)字样。

西班牙语(尼加拉瓜)

年尼加拉瓜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独立后继续使用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

尼加拉瓜科多巴(Córdoba):年发行第三版“córdobaoro”(金科多巴),面值包括1,5,10,25分以及?,1,5,10,25,50,科多巴,94年用硬币取代了1元以下面值的纸币,97年取代5元面值纸币,02年增发元面值。年发行第四版。

图片:1分纸币(年版),正面写有“uncentavodecórdoba”(西班牙语:“一科多巴分”),人像是西班牙殖民航海家弗朗西斯科·埃尔南德斯·德·科尔多巴(FranciscoHernándezdeCórdoba,?—);纸币背面是国徽和国花鸡蛋花“Sacuanjoche”。

荷兰语(苏里南)

年,苏里南作为前殖民地成为荷兰王国的一部分,年独立后继续使用荷兰语作为官方语言,国内通行英语、荷兰语等混合形成的克里奥尔语(SrananTongo)。苏里南盾(Gulden):最初发行时与荷兰盾持平,90年代曾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年以:1的兑换比率被苏里南元取代,但5盾以下的硬币仍然按原面值流通以节省铸造费用。图片是苏里南盾纸币(-年版),正面用荷兰语写有“HonderdGulden”,人物为苏里南民族英雄、反殖民作家安东·德·康(AntondeKom,-),右边是苏里南民兵组织、底部是建筑群;纸币背面是红嘴巨嘴鸟,右边为安东·德·康进行反殖民统治演讲的场景。

英语(赞比亚)

赞比亚年独立后继续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但其母语人口仅占总人口约1.7%,国内主要通用语言是本巴语(Chibemba,这里chi-是表“语言”的前缀)和尼扬贾语(Chinyanja)。

赞比亚克瓦查(Kwacha):在尼扬贾语中意为“黎明”,与赞比亚建国时“自由之黎明”的宣言呼应,年发行第一版,最大面值为20,后来因持续受通货膨胀影响而增发大面额纸币,年发行两万和五万面值。年按:1的比率全部兑换成新克瓦查。

图片:50克瓦查纸币(年发行),正面用英文写着“Ipromisetopaythebearerondemand;fiftyKwacha;fortheBankofZambia”,并印有赞比亚首任总统肯尼斯·卡翁达(KennethKaunda,—)头像、国徽以及国鸟非洲海雕;纸币背面是位于首都卢萨卡的赞比亚独立纪念碑。

英语(马拉维)

马拉维官方语言为英语(母语人口1%)和切瓦语(Chichewa,和上面的尼扬贾语是同一语言在不同国家的称呼,占母语人口约70%),两者都用拉丁字母书写。

马拉维克瓦查:年开始发行1,2,10克瓦查面值的纸币,随后逐年增发大面额纸币,年发行新版,最小和最大面值分别为20和。

图片:20克瓦查纸币(年版),正面用英文写着“20Kwacha;ReserveBankofMalawi”,人像为Ngoni王朝的酋长Mmbelwa二世(-年在位),背景是位于首都利隆圭的马拉维银行。背面图画配字:“MachingaTeachersTrainingCollege”。

越南语(越南)

最早的越南文使用汉字标注,13世纪以汉字和汉字偏旁部首为材料用形声、会意、假借等方式创造了“喃字”(见下图)。

上图:?nc?m“吃饭”一词的不同喃字,注意表音部件相同(但采取的是其在汉语中的发音),却使用了不同表意部件;下图:一到十的喃字写法,将中文数字作为表意部件。当时人们并未明确了解越南语和汉语的语言学差异,使用汉字构件创造的喃字并不适于记录越南语的语音。书写过于复杂、缺少统一的标准形式,是喃字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图源:其他国家的文字有生僻字吗?-多邻国Duolingo的回答-知乎)

但鉴于书写复杂、缺乏政府规范、需要同时熟练掌握汉字等多种原因,喃字的使用一直局限于一小群精英使用者。17世纪,随着葡萄牙传教士的到来,开始以拉丁字母配合附加符号的“国语字”书写越南语;19世纪中期,法国殖民越南,开始打压喃字并进一步推广国语字;年越南独立后继续使用国语字推广扫盲运动。

越南盾(??ng):词汇本意为“铜”。南北越各自发行越南盾,后随着两越统一而发行统一货币,包括面值为1,5,10,20和50盾纸币。新发行的纸币面值随着通货膨胀水涨船高,现今最大面额为50万。

图片:、、越南盾(年版),纸币上用越南语写有“c?nghòax?h?ich?ngh?avi?tnam;n?mtr?m??ng/m?tnghìn??ng/hainghìn??ng;NganhàngNhàn??cVi?tNam”(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五百/一千/两千盾;越南国家银行);人像为胡志明,背面图画依次是海防港、林木业、纺织厂。

印尼语(印度尼西亚)

语言学家范·欧普豪伊森(vanOphuijsen)以荷兰语字母表为模板为印尼语设计了书写系统,在-年之间使用,在年和年经历两次改革,形成了更贴合印尼语音系规律的拼写系统并一直使用至今。印尼卢比(Rupiah):名称来源于印地语中的“卢比”一词,最早来源于梵语?????/rūpya(意为“锻打的白银”)。年首度发行,代替殖民时期的货币荷属东印度盾;1卢比合分(Sen),而后者已经由于通货膨胀而不再使用。现行纸币面值在一千到十万之间。文字内容为:“barangsiapameniruataumemalsukanuangkertasdanbarangsiapamengeluarkandengansengadjaataumenjimpanuangkertastiruanatauuangkertasjangdipalsukanakandituntutdimukahakim”(印尼语:任何制造、发行、持有假钞者都将受到法官的起诉)。上述的国家选择拉丁字母拼写本国语言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受到邻国文化影响,有的是为教育、扫盲而实施了拉丁化改革,有的是因为独立后国内继续广泛使用欧洲语言,有的则是因为将欧洲语言作为交际辅助语或官方语言之一。每一种活语言都在不断的演化和相互影响当中,透过这一张张纸币,我们看到的是一段段历史和一幕幕变化多端的语言生态图景。

世界上的文字按功能可以分为意音文字和纯表音文字,而纯表音文字又可以细分为以下类型:

1.全音位文字,如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每个字符拼写一个元/辅音音素;

2.辅音音位文字,如阿拉伯字母、希伯来字母,只书写辅音(和长元音),短元音不做记录或者省略为附标标记;

3.元音附标文字,如印度的天城体字母、东非的吉兹文字,每个音节由辅音字根和元音附标符号组成,记录辅-元音的对应关系;

4.音节文字,如美国的切罗基字母,每个字符记录一整个音节。

Hrvatska是克罗地亚人对本国家的自称,与“Croatia”一词都来源于“Hr?vāt”。(可追溯至原始斯拉夫语“Xъrvátъ/Xurwātu”,词源尚有争议。)

像这样外来名(exonym)和当地名(endonym)差别明显的例子还有很多,主要与罗马—拉丁视角和日耳曼视角下对民族国家的不同命名体系有关。有些外来名和当地名同源,类似于克罗地亚:Croatia—Hrvatska的还有:

奥地利:Austria—?sterreich

阿尔及利亚:Algeria—Al-Jazā?ir

约旦:Jordan—Al-?Urdunn

埃塞俄比亚:Ethiopia—?ītiyo??ya

有些名称则不同源,比如:

希腊:Greece-Hellas(中文翻译自当地名Hellas)匈牙利:Hungary-Magyarország(“Hungary”中的“ungar”这一部分,源自突厥语系乌古尔语的On-O?ur,而后罗马人将其与匈人Hun混淆并在词首加上H-后成为Hungari,但他们实则为马扎尔人Magyars)阿尔巴尼亚:Albania-Shqip?ri(Albania是罗马对此地的称呼,而Shqip?ri是后代本地人的自称,表示“理解之国”,也有一说表示“鹰之国”)

参考资料:

①纸币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pz/9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