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总结
在皮肤科跟着杨老师,杨老师人也很好,医院的人都挺好的,嘿嘿嘿。
杨老师的病人大部分是脱发、湿疹,也有荨麻疹、银屑病等等,开的方子基本上自拟方,效果挺好的。
跟诊了一个月,学到点东西,不过我皮肤科的基础不大好,错漏应该是少不了的,还请指出。(出于保护隐私,杨老师的方子不写剂量,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我。)
脱发
大部分脱发是脂溢性脱发,杨老师有一个油瓶理论,把皮脂腺比喻做一个油瓶,什么时候油会很多呢,第一是脾虚生痰湿,油瓶里的油多了就溢出来了;第二是热,火性炎上,头为诸阳之会,带着津液上升,又去加热,油也出来了,实热,虚热,湿热都属于此类。
先是表现为头出油多,称之为皮脂溢;
油多就容易滋生细菌,局部皮肤感染,称之为脂溢性皮炎;
油多,堵了毛根,导致发根气血不荣,就会脱发,称之为脂溢性脱发;
如果发生在脸上,就会表现为痤疮,粉刺。(也与化妆品护肤品堵塞毛孔有关)
治疗上常内服外洗,重在控制出油,油少了,其他的大多数会渐渐好,一般一周就能见到出油减少,当然患者也要控制饮食,早点睡觉,生新发一般要三个月(头发每天大概生长0.04cm),年轻人可以两个月,年过五十预后就比较差一些。
常见证型有湿热证,脾虚湿蕴,肝肾亏虚等。
最常用的方子是清湿热的天麻公英汤,健脾渗湿的健脾祛湿颗粒(方见湿疹),疏肝健脾补肾的柴胡二至汤,偶尔也用清热的热毒清饮(方见痤疮),清热活血的百合五花汤(方见痤疮),补肾清热的知柏地黄丸,当然也会加减的,比如热加栀子,虚补黄芪(黄芪补气养血生发,多可用至60g),痒合桑叶,(杨老师很多方子是通治多病的,最常用的健脾祛湿颗粒,主要用在湿疹,也用在脱发,银屑病,荨麻疹等。)
天麻公英汤
天麻蒲公英白术茯苓陈皮防风丹参荷叶黄芩葛根布渣叶
以蒲公英、黄芩、荷叶清湿热,白术茯苓陈皮健脾,葛根、防风驱风,布渣叶消食清湿热,丹参补血活血。
《本草纲目》载:蒲公英“掺牙,乌须发,壮筋骨”。我一直以为蒲公英这种能散结消肿的苦寒清热药要慎用,但实际上他的消肿散结之力来自于它的升发(也就能生发),其气缓,所以他也可以用来阳气不足的溃疡病,包括皮肤,包括胃黏膜,以前还不理解为什么胃溃疡还用苦寒清热药(蒲公英课本是苦甘寒,我查了一些书籍,也有说甘平的),蒲公英的茎很细,一晒就干了,只清气分热,不长期大量使用不伤正气,当然湿热清得差不多了,就要去掉蒲公英。
还有个松针,也是大家听过但不了解的生发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松针,气味苦、温、无毒,久服令人不老,轻身益气,主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
柴胡二至汤
柴胡白芍茯苓白术白扁豆丹参益母草女贞子墨旱莲生甘草
柴胡白芍疏肝,茯苓白术扁豆甘草健脾,女贞子墨旱莲补肾,丹参益母草补血活血。(用二至丸注意有无腹泻)
我之前刚好看过国医大师禤国维下治疗脱发的方子,和杨老师的也有类似之处。
女贞子30g,旱莲草20g,桑椹20g,松针15g,
蒲公英20g,薄树芝15g,丹参20g,桑叶15g,
土茯苓15g,侧柏叶15g,布渣叶15g,甘草5g。
有时候病人不想吃药,就直接开还少胶囊,当然差别还是挺大的。
(还少胶囊:熟地黄、山药、牛膝、枸杞、山茱萸、茯苓、杜仲、远志、巴戟天、五味子、小茴香、楮实子、肉苁蓉、石菖蒲、大枣)
杨老师提过很多次的血生发,肾乌发,很喜欢用丹参治脱发,毕竟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有的医生一看见冠心病、高血脂什么的就用丹参,年纪高了,很多虚的,我看着就不舒服)
我记得有一个方子用的就是这个理论,叫神应养真丹,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
原方是:当归(酒浸),天麻、川芎、羌活、白芍、熟地各等分。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木瓜菟丝子浸酒下。脚痹薏苡仁浸酒下。中风温酒米汤下。(注意煎服法里面有药)
功能主治:治厥阴经为四气进袭肝脏,足厥阴经受风寒暑湿所袭,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涎潮昏塞,手足顽麻,语言謇涩,头旋目眩,牙关紧闭,气喘自汗,心神恍惚,上攻头目,下注脚膝,肢体缓弱;荣气凝滞,遍身疼痛;妇人产后中风,角弓反张;坠车落马,打扑伤损,瘀血在内者。
医院华良才院长以此拟了一个生发汤:
制首乌20-30克,生地黄、菟丝子各15-20克,当归、天麻各10克,白芍15克,川芎6克,蛇蜕8克(无蛇蜕可用蝉蜕10克代之,效果稍逊)
头皮刺痒重者加百部、地肤子、白鲜皮各10-15克,头皮脱屑多者加白蒺藜15-20克;阴虚内热重(五心烦热或女子月经先期)加丹皮8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0~15克,旱莲草10克。
我有个疑惑,为什么用天麻,杨老师的天麻公英汤也用天麻。
最常配合的外洗方是生发汤,以去油生发为主,如果出现皮炎厉害,皮肤泛红,长丘疹多,就用加味颠倒散(本来是用治疗痤疮的,但痤疮和脂溢性皮炎其实是一个东西。)
生发汤
侧柏叶透骨草蒲公英白矾何首乌葛根
(有皮炎加野菊花黄柏也可以加皂角刺)
加味颠倒散
藿香黄连荆芥穗大黄硫磺薄荷马齿笕金银花
很早就知道颠倒散了,出自《医宗金鉴》
大黄、硫黄各等分
大黄苦寒,清热泻火解毒,硫黄辛温,杀虫止痒,二药性寒热颠倒故日颠倒散。
主治酒渣,肺风粉刺。
用法都是正常洗完头发,用药水洗7-8分钟,后用清水冲干净每日一次。
有时候会配合口服丹参酮胶囊,控油。
小范围的脱发有时会用补骨脂酊外涂,自己多敲头皮,程度是微痛,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早点睡觉(10:30)
脱发病人很多合并失眠,杨老师有时会加首乌藤、远志之类的药,有时就直接开乌灵胶囊。
于老师也经常对病人说,吃好睡好心情好,很多病都会好,有的时候针灸治疗一两次主证变化没那明显,但胃口睡眠、精力心情改善了,那从整体上来看就是在好转。
斑秃
斑秃的治疗分虚实(病人不够多,只能这样了。)
以虚为主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常加天麻、丹参、侧柏叶、松针之类。
以实为主可用天麻熄风汤加减。
天麻熄风汤
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黄芩首乌藤茯苓丹参蒲公英陈皮女贞子墨旱莲
局部可涂点补骨脂酊,可配合火针。
白发
白发的治疗比较难,以补肾为主。
熟地汤
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何首乌墨旱莲荷叶侧柏叶甘草天麻
痤疮
痤疮的原理同上,有不少是继发于使用化妆品护肤品之后的,表现为面部持续性泛红(激素脸,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杨老师对这样的病人会强调停止使用一切护肤品化妆品,时间是2-3年。
症状厉害的,病邪多为湿热、实热,当然也有病邪不明显,症状也轻的。
最常用的是热毒清饮、百合五花汤、健脾祛湿颗粒,其他的像是清热温胆汤,白皮清肺也偶尔会用。
热毒清饮
金银花连翘黄芩桑白皮薏苡仁浙贝母茵陈丹参牡丹皮茯苓山药甘草
(免煎剂版多柴胡)
基本是辛凉清热、甘寒清热,加以健脾活血,浙贝母散结,不过山慈菇散结力更强,对于有结节的病人效果好,就是这药贵,杨老师比较少用。
湿热轻的多用百合五花汤
百合五花汤
百合槐花玫瑰花野菊花扁豆花凌霄花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虽然这没旋覆花,哈哈,这里是说这些花药,气往上走,可治上部疾病。医院是没有凌霄花的,要代煎或者康美药房才有。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里面有一个叫凉血五花汤
凉血五花汤
红花、鸡冠花、凌霄花、玫瑰花、野菊花各9-15g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疏风解毒。治盘壮红斑性狼疮初期、玫瑰糠疹、多形性红斑及一切红斑性皮肤病初期。偏于上半身或全身散发者。
组成和百合五花汤是类似的,机理也类似,百合五花汤偏补虚,凉血五花汤偏活血。
(赵炳南教授还有个方子叫凉血五根汤:白茅根、瓜蒌根、茜草根、紫草根、板蓝根,功能为凉血活血、养阴生津、清热解毒,适用于血热发斑、热毒阻络之证,如多形性红斑、丹毒初期、紫癜、结节性红斑等红斑类皮肤病偏于下肢者。)
清热温胆汤
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黄芩薏苡仁蒲公英浙贝母丹参炙甘草
就是温胆汤加黄芩、蒲公英清热,蒲公英、浙贝母散结,丹参活血。
外用药
复方黄柏涂液,面膜或纱布浸润后湿敷10分钟,后清水冲洗。
甲硝唑6片,磨碎加入ml的75%酒精,摇匀后用棉签点在痤疮处。
控油也用丹参酮胶囊。
过敏性皮炎(贴面膜等引起,当然要停止使用2-3年任何护肤品,洗面奶也不行,只能用水)
常用桑叶消风或健脾祛湿。
桑叶消风颗粒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芦根防风蝉蜕丹皮黄芩茯苓赤芍甘草
疏风清热为主
酒渣鼻
以肺经风热为主
白皮清肺汤
桑白皮槐花野菊花蒲公英黄芩栀子知母赤芍丹皮茯苓
清肺经风热为主
以上都是要注意饮食清淡,早点睡觉。
(我吃饭随便吃,又是熬夜小能手,所以痘痘总少不了,嘿嘿,试过注意点,确实会好很多。)
湿疹
湿疹是一个过敏相关疾病,之前刚去的时候,就有一个中年女医生一只手长了挺厉害的湿疹,一直好不了,手掌皮肤都皲裂了,(结果杨老师发现是对手套过敏),后来对手掌长湿疹的患者,都会说,要不干家务,要洗碗就要戴手套,先一层棉手套,再一层橡胶手套。
杨老师模版的里的过敏性疾病注意事项挺详细的:忌抓、忌烫,禁止去公园、草地,避免接触粉尘、花草树木、动物皮毛、少晒太阳,穿长裤、长袖。接触过的床单、被单、衣服用开水烫,太阳暴晒(杀螨虫)。近期禁食辛辣刺激等发物(酒、竹笋、匪菜、芋头、菇类、芒果、荔枝、菠萝、榴莲、海鲜、河鲜、鸡鸭鹅、牛羊狗等)
湿疹的病机多为,湿热,湿毒,虫毒,常夹有脾虚。
最常用的方子是利湿健脾(舌淡红有齿痕、苔白或稍黄)的健脾祛湿颗粒
健脾祛湿颗粒
茵陈薏苡仁益母草白术猪苓薄荷茯苓防风党参黄芩柴胡蒺藜甘草
去湿,杨老师喜欢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去中焦湿,加一味薄荷去上焦湿,再加一味荷叶去下焦湿,很全。薏苡仁、茵陈蒿等也是很常用的,专科药比如白藓皮、土茯苓也用的挺多的。(蒺藜止痒挺好的,白藓皮效果比地肤子好)
杨老师很推崇赵炳南教授,他将皮肤科从外科中分离了出来,赵炳南教授在湿疹上有常用4个方子(以下是复制的):(1)疏风除湿汤:由芥穗、防风、蝉衣、薏仁米、枳壳、白术、黄柏、车前子、车前草、菊花组成,功能为散风消肿、清热除湿,主治血管神经性水肿、颜面部过敏性皮炎、颜面部风肿、过敏性阴囊水肿初期。(2)除湿解毒汤:由白鲜皮、大豆黄卷、薏仁米、土茯苓、栀子、丹皮、金银花、连翘、地丁、木通、滑石块、甘草组成,功能为除湿利水、清热解毒,主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3)健脾除湿汤:由薏仁米、生扁豆、山药、芡实、枳壳、萆薢、黄柏、白术、茯苓、大豆黄卷组成,功能为健脾除湿利水,主治慢性湿疹渗出较多、慢性下肢溃疡、足癣渗液、下肢浮肿、盘状湿疹等。(4)搜风除湿汤:由全虫、蜈蚣、海风藤、川槿皮、炒黄柏、炒白术、炒薏米、枳壳、白鲜皮、威灵仙,功能为搜内外风、除湿止痒,主治慢性湿疹、顽固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日久、皮肤淀粉样变、结节性痒疹等。
外洗
三花飞扬汤
金银花野菊花花椒百部地榆黄柏马齿笕薄荷蛇床子大飞扬草
参黄止痒颗粒(急性期有渗液,冲水外洗)
成药
丹皮酚软膏(中成药止痒、最常用)、消炎癣湿软膏。
痒得厉害吃点抗组胺药,比如盐酸奥洛他定等
也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
一些部位血液循环不好,就比较难治,比如耳朵,小腿,乳头、指间等。
我记得指间湿疹会加桑枝,之前只把桑枝记着肩臂疼痛用,驱风通络效果好,没想着湿疹。《本草撮要》桑枝,味甘苦.入手足太阴经.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有时会遇见舌有裂纹,又有齿痕,脾虚阴虚的病人,这时候滋阴要慎重,不然很容易渗液增多,先是脾虚,不能运化,湿疹又是湿邪为害,稍加点麦冬之类就好。
慢性湿疹出现苔藓样变的时候就和神经性皮炎苔藓样是一样的治疗,健脾祛湿活血驱风,外用多磺酸粘多糖软膏。
小儿湿疹方:
白术枳实防风陈皮白藓皮黄芩甘草茯苓蒲公英木蝴蝶
第一次见木蝴蝶是女朋友喉咙不舒服去一附院看,有利咽润肺的功效,在这里干嘛,我也不知道,哈哈。后来刘师姐和我说了,木蝴蝶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经验药(小儿湿疹一般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病史,或者有家族史)
外洗
土茯苓白扁豆薏苡仁桑叶甘草防风
火针对各种皮肤病效果挺好,这个我是知道的,比如说痤疮,脱发,湿疹等。
没想到毫针也挺好的,于老师前阵子有一个湿疹的病人,服中药两个月个月,服药期间无新发,停药就复发,针三次之后就没再发了,剩下色素沉着,这是第二周、第四次针灸。
荨麻疹
荨麻疹的病机在于营卫不和,要注意解表。最常用的方子是甘草荆防汤,效果大部分都挺好的。有时会用健脾渗湿汤,凉血地黄汤,消风散等。有的白天多发,有的夜间多发(多见慢性期,乃阴血不足。)
甘草荆防汤
炙甘草荆芥穗防风陈皮白术茯苓鸡血藤丹参蒲公英黄芩白芍牡蛎
疏风、健脾、活血、清热。
痒的厉害加抗组胺药,如富马酸卢帕他定等
杨老师很喜欢伤寒论,之前有一个荨麻疹发病一周的,畏寒畏热,伴口苦,失眠。杨老师就问我麻黄桂枝各半汤的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然后让我写个方子,我就加了柴胡黄芩。(没注意复诊来了没有)
还有一个脱发的青年女性,头汗出很明显,抓住头汗,用了柴胡桂枝干姜汤1周复诊(可惜首诊没负责这个病人),出汗有明显减少,脱发也减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白癜风
先看赵炳南教授的白驳丸
鸡血藤30首乌藤30当归30赤芍30红花30黑豆皮30防风30蒺藜60
陈皮15补骨脂15
磨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次1丸,日2次,温开水送服。
功用:养血活血,驱风补肾。
黑豆皮,色黑可黑,因为黑豆里面是绿的,所以只用他的皮。
杨老师最常用这个方子,医院没黑豆皮,换成墨旱莲。
有时也有当归汤
当归汤
当归赤芍生地黄川芎防风荆芥蒺藜制何首乌黄芪甘草
治法其实和白驳丸差不多。
可以局部火针治疗,治疗后注意预防感染。
银屑病
其病机多为血热,常用热毒清,黄柏汤,健脾祛湿颗粒加减,常加栀子,紫草,桑叶,鸡血藤、莪术等。
黄柏汤
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泽泻防风苦参白藓皮徐长卿甘草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湿邪多见于下部,湿不能独上头面,必夹有热,或有气逆)
外洗
银黄溶液(主要起润的作用,有时湿疹也用)
金银花野菊花百部地榆黄精黄柏白矾苦参土荆皮熟大黄(有时候用生大黄)
外涂
主要是卡泊三醇软膏。
痒的时候加丹皮酚软膏混在一起使用。
外用药原则:湿对湿,干对干。有渗液的时候可以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黄水疮
细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小朋友多见。
杨老师会用马齿笕外洗方。
野菊花百部地榆马齿笕黄柏熟大黄酒黄精大飞扬草
轻度的配合药膏外用就行,百多邦软膏。
重则口服抗生素,外用碘伏。
尖锐湿疣
病人不多,我看打底主要是四妙。
黄褐斑
黄褐斑一般的治法是补气活血,补肝肾,黄褐斑难以痊愈,但能减轻颜色。
杨老师会用黄褐斑方、归脾汤、逍遥散、柴胡二至汤(可能还有其他的,我没注意到)。
(健脾补气活血)黄褐斑方
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益母草当归陈皮红花郁金合欢皮菊花甘草
外用中药面膜治疗,效果挺好的,就是七子白散打底。
白芷,白蔹,白术,生白附子,白茯苓,白芨,白芍(也有加珍珠、细辛的)
我记得温经汤也可以治疗黄褐斑的。
上次在儿科聊天,有一中年护士面部很多黄褐斑,细脉明显,就问她是不是月经异常,怕冷,还看了她的小腿,结果都中了,经量少,血块痛经,怕冷,小腿肌肤甲错。但她说中药苦,我就不提给她开药了,建议她去妇科看看,也许能开个温经汤呢,当归芍药散也不错。
听说血府逐瘀汤不错,小柴胡汤也可以,不过终究是听说。
寻常疣
这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于体质关系比较大,一般是休息不够、压力大时多发,和面瘫一样。
自限性疾病,如果体质强壮了,就会自己掉,治法为扶正祛邪。
常用木贼汤
木贼香附板蓝根甘草
薏苡仁夏枯草黄芪牛膝
白术陈皮丹参土茯苓
杨老师喜欢加重楼,又叫七叶一枝花,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痤疮、带状疱疹也用)
西药:干扰素。
也可以手术切除或者冷冻治疗。
带状疱疹
病在上、及散发用银翘散,病在中及下用逍遥散、龙胆泻肝汤,会加用延胡索、川楝子、重楼等。
外用喷昔洛韦软膏、口服泛昔洛韦胶囊或盐酸伐昔洛韦片、甲钴胺片。
杨老师的经验像是个宝藏,能好好学会一两种疾病的治疗,并效果好,其实就可以当一辈子的饭碗了。
吴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