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黧黑斑是指由于皮肤色素沉着而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斑的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色斑对称分布,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
本病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尤以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为多,男性亦可发病,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史。一般夏季加重,冬季减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黄褐斑。
辨证论治
A、肝气郁结证
证候: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1、白芍1、当归1、白术1、茯苓1、丹参1、川芎1、甘草1。
加减:
伴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者,加丹皮1、栀子1;
月经不调者,加女贞子1、香附1;
斑色深褐而面色晦暗者,加桃仁1、红花1、益母草1。
B、肝肾不足证
证候: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1、山茱萸1、山药1、丹皮1、茯苓1、泽泻1、女贞子1、旱莲草1。
加减:
阴虚火旺明显者,加知母1、黄柏1;
失眠多梦者,加龙骨1、牡蛎1、珍珠母1;
褐斑日久色深者,加丹参1、僵蚕1。
C、脾虚湿蕴证
证候: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或细。
治法:健脾益气,祛湿消斑。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黄芪1、白术1、茯苓1、炙甘草1、当归1、橘皮1、升麻1、柴胡1。
加减:
伴月经量少而色淡者,加红花1、益母草1。
D、气滞血瘀证
证候:斑色灰褐或黑褐;多伴有慢性肝病病史,或月经色暗有血块,或痛经;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消斑。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1、生地1、桃仁1、红花1、枳壳1、赤芍1、甘草1、桔梗1、川芎1、牛膝1。
加减:
胸胁胀痛者,加柴胡1、郁金1;
痛经者,加香附1、乌药1、益母草1;
病程长者,加僵蚕1、白芷1。
外用方(医用面膜)
七子美白散(1周量)
处方组成:白芷15、白蔹15、白术15、白附子15、茯苓15、白芨15、细辛9
单位为包(中药配方颗粒)
使用方法:
步骤:先用温水清洁面部,后去枕仰卧位,头轻度后仰,用一小勺从上述密封玻璃罐中取配好的面膜粉(大约30g左右),用蜂蜜调成糊状,以不干也不滴漏为宜,敷在皮损处,1mm左右的厚度,20min之后,揭掉,用清水洗净即可。每星期外敷3次,12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
注:该面膜治疗期间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务必严格遵守)
1)将中药面膜含有的成分告知患者;
2)外敷面膜前要彻底洁面;
3)治疗期间,若患者感到面部不舒服,立即停止;
4)治疗期间,避食有光敏作用的蔬菜和药物,以免发生光敏反应;
5)避免日光的过度暴晒。
典型案例
病案1:患者女,44岁,主诉:脸上色素沉着近2月加重,怕冷,头面部易汗出;头怕冷风吹,吹后感头痛,胃怕凉,吹冷风会感不适。晨起口干口苦,偶有头晕;月经周期正常,行经5天,月经量可,夹有少量血块,经期伴有小腹疼痛和腰酸。饮食可,小便可,大便偶偏干,睡眠可。
辨证:肝郁气滞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处方:逍遥散加减
治法:疏肝健脾,养血活血
柴胡1、白芍1、当归1、白术1、茯苓1、丹参2、生甘草1、香附1、女贞子2、旱莲草1、金樱子1、郁金1、夜交藤3、珍珠母3、酸枣仁1、远志1
单位为包15付
外用七子美白散(1周量)
处方:白芷15、白蔹15、白术15、白附子15、茯苓15、白芨15、细辛9
单位为包
加蜂蜜调成面膜,清洁后外敷脸上
病案2:患者女,56岁,主诉颜面额部,双颧暗褐色斑片6年余,无自觉症状。皮肤干燥晦暗,睡不安稳,易醒,大便1日3到4次,便干,饮食可,小便调。
辨证:肝肾亏虚,脾不养血
治则:益肾填精,健脾养血
处方:味地黄汤合丹栀逍遥散
治法:益肾填精,健脾养血
柴胡20、当归30、白芍30、白术20、丹参20、香附18、女贞子15、旱莲草20、郁金20、茯苓30、生甘草15、珍珠母30、山茱萸15、山药15、生地15、熟地15、菟丝子30、延胡索15、桃仁20、红花20、卷柏20、瓜蒌20
单位为包,制膏,一月量
外用七子美白散(1周量)
白芷15、白蔹15、白术15、白附子15、茯苓15、白芨15、细辛9,单位为包
小结
A、胸胁胀痛,月经先后不定,口苦脉弦——逍遥散
B、长期患病,瘀血明显——桃红四物汤
C、舌红苔少,五心烦热(更年期)——六味地黄汤
说明:以上医学观点为专家个人意见,不代表天江药业立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