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附子吗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附子与前面祛风湿散寒药当中的川乌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川乌是种下去的母根,依附在母根旁边长出来的子根就叫做附子。但是在商品药材中经常是切片用的,所以处方经常写的是附片。

炮制时加菜油、红糖制成的着色液,使之染为浓茶色,就叫黑附片;切片时如果是顺着切的,就叫顺片;有的是横着切的叫横片。

有一种黄附片,是染成黄色的,是横切的;而白附片是顺着切片的,切了以后蒸透再用硫黄来熏,使它原来的本色变淡,就叫白附片。

附子在产地要经过特殊的种植和加工炮制,不但有特殊的田间管理,采收回来以后还要用盐卤水,就是加工食盐剩下来卤水,里面含有很多化学元素,用它来浸泡,泡了以后,最后再用以上的一些工序炮制。

附子从宋代开始就是四川的一个地道药材,绵阳市下面有一个地方叫江油,过去叫做彰明,现在彰明是江油市下面的一个集镇,产区是以这一带为中心的,在宋代就有《彰明附子记》,当地的附子一直非常有名。

过去附子都是一家一户加工的,是小的生产作坊,为了商业竞争的需要,就有很多的规格,有黄的、白的、黑的,有顺切的、有横切的,还有比较小的,用刨刀来刨成比较薄的片,又称为刨片的。

川西北地区在附子采收的季节,一般阴雨天气比较多,有的家里面小作坊加工不过来,就像四川人作泡菜一样,在附子挖起来以后,去掉了表皮泥土,适当地清洁以后,就放在了盐卤水里去浸泡,它不会变质,更不会腐烂,可以放上一两年,这种就称为盐附子。

盐附子在使用的时候,仍然要把它切片了以后,在水里面漂,把里面的盐味漂掉,就叫做淡附片。

一般的处方在开这个药的时候都不是写附子,而是称附片、白附片、黄附片、黑附片等,这是因为它用的不是整个附子块根,而是经过加工切制后的片状药材,所以一般叫附片。

之所以要说明这些五花八门的商品药材规格,包括过去的炮附子是在火里面烧,现在的炮附子是用微波处理的微波附子等,规格越来越多,都是为了商业性竞争的需要,与它的药效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有的人说盐附子是为了“咸入肾”而有意做的,其实不是的,是因为它加工不了,挖起来的数量太多了,是受四川人做泡菜的影响,把它放在大缸的卤水里面就不会坏,慢慢地用,它不是为了“咸入肾”才有意地搞这么一个药材规格。

附子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药,前面我讲大黄的时候说药之四维,其中有附子。附子不仅是温里药当中的一个重点药,也是中药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药物。

附子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最特殊,叫回阳救逆。回阳救逆就是对于亡阳证的一种治疗作用,或者一种治疗功效。

什么是亡阳证呢?就是一部分人由于长期患病,因久病而阳气不断地耗伤,最后阳气衰败了,阳气损耗殆尽;另一种是突然之间患急性病,比如大吐、大泻、大汗淋漓,阳随阴脱,都会出现这种亡阳证。

亡阳证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就是两个症状,一个四肢逆冷,一个脉细欲绝。

“亡”在字义上,就是“无”的意思,古代的字词书,有“亡,无也”的训释,亡阳的意思是好像阳气没有了,就是人的阳气已经耗散殆尽了,也就是阳气欲绝。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阳气欲绝,主要是肾和心的阳气衰败、欲绝,因为肾阳的一个基本功能是能够温煦形体,肾中的阳气为阳气的根本,能够使人保持应有的温度。

肾阳衰败就不能够温煦形体,所以首先出现的是肢体的远端出现逆冷,比较轻的可能就是手指、脚趾,严重的可能上肢超过肘关节,下肢超过膝关节,最后可能全身都有冷的感觉。四肢逆冷是肾阳衰败不能温煦形体的一个表现。

心是主血脉的,心的阳气衰败就不能鼓动血脉,所以血脉不正常,出现脉细欲绝。表明它的基本病理是心肾的阳气衰败,衰败到了严重的极点,几乎是快没有的状态,这就是中医学当中的亡阳证。在这种情况下,附子就是中药里面能够“回阳救逆的第一品药”。

因为附子回阳救逆作用最好,其他药物不可取代,虽然它有毒性,但在临床上它能够明显地挽回将要亡失的阳气,这个时候也就是挽回了生命,它历来就是急救亡阳证的一个重要的药物。从古代到现在,尤其是在古代的医疗情况下,完全是依靠口服附子这一类为主的药来治疗亡阳证。

但是附子需要久煎,如果患者有时危急了,煎煮很长的时间,还要慢慢地让它放凉,然后再来给他喂服,那会耗费很长时间,可能有时就缓不济急,但没有办法,古代只有这种医疗条件。

现在附子有急救的制剂,比如参附注射剂。一直到目前,尽管对于亡阳证可以采取综合的急救措施,中西结合,如像大吐大泻、大汗淋漓、大出血引起的,采用输液、输血加上一些西药的应用,进行综合的救治,当然效果就提升了很多。

但是附子回阳救逆的临床价值仍然存在,医院,如果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亡阳证,在采用其他措施的同时,附子有关的注射剂,使用仍是相当广泛的,能够收到明显的回阳救逆效果,所以它是中药当中回阳救逆最重要的一个药,用于亡阳证具有可靠而特殊的疗效。

附子虽然是回阳的第一品药,单用它的强度还显得不够,因为病证太重了,阳气虚衰到了极点,一味附子还难以胜任;它发挥挽回阳气作用也有一个过程,其比较缓慢,这是相对于干姜这一类药而言的。

它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前人治疗亡阳证,不是单纯地用附子一味药,常常配伍干姜和甘草,这就是张仲景的四逆汤。

附子和干姜、甘草配伍,一是降低附子的毒性,有减毒的作用,它们具有有相畏相杀的关系,附子畏干姜,也可以说附子畏甘草;甘草或者干姜相对则是杀附子毒,使毒性减轻。第二,增效,又是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能增强回阳救逆的效果。干姜也有回阳的作用;现代研究,甘草也是能够增强附子在回阳救逆方面的作用。

另外,附子虽然回阳,但相对干姜来说,作用发挥要迟缓一点,所以有的书上就说附子之性偏于守,干姜相对是走的,它很快就会发挥回阳的作用,在初步有效的基础上,附子也开始有效了,所以可以使药力比较迅速,而且比较持续。

它有以上多方面的优点,所以就配伍在一起。附子和干姜的配伍目的,是增效和减毒,大家必须记住,这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一个配伍。

临床上的亡阳证,有的不是单纯的肾阳、心阳衰败,而且元气也虚脱,所以称为亡阳气脱,这个时候单纯用附子来回阳,对于元气的虚脱就没有针对性,所以这时候应加上人参。人参和附子配伍就是参附汤,现在的注射剂就是这个处方。

参附注射剂,目前全国有好几个药厂都在生产,可以静脉给药,回阳救逆就来得很迅速了,该剂型就适合于急救。

总之,附子回阳救逆就这么一个情况,但是在临床上要真正用好不容易,前人说附子是一个最有用的药,也是一个最难用的药。

最有用就是指的这种亡阳证,对这种急重证它能够挽回生命,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又说它最难用,最难用因为它是治的急重证,又是有毒的,对于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这些要求,医生都要非常准确,稍有一点疏忽,可能就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又认为它是很难用的。但附子有用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

第二个功效,补火救阳,补火就是补命门之火。补命门之火,实际上指的是人体的元阳,也就是肾阳。附子这里的补火助阳,就是补元阳,所以对于全身的阳虚证,附子都可以用。因此,在书上的应用第二条说用于阳虚诸证。

阳虚证当中首先是肾阳虚,由于肾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肾阳虚就有多方面的临床表现,附子一般都可以用。肾阳虚,首先不能温煦形体,出现畏寒身冷,腰膝冷痛。

另外,生长发育迟缓,出现早衰;或者肾主水失常,出现水肿,或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老年人甚至还会出现遗尿;肾主生殖,肾阳虚了,表现为生殖功能降低、性功能降低等;肾能够纳气,肾不纳气以后,呼吸急促,出气多,进气少,这叫虚喘;肾又能够温煦脾阳,脾肾阳虚的久泻不止等,附子都可以使用。

但是最有用的效果是在改善肾阳虚不能温煦形体方面可能比较肯定。至于肾的其他方面阳虚造成的症状,附子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但是从古代到现代的临床应用,凡是肾阳虚,不管它表现为什么症状,几乎都在广泛地使用附子,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比如肾阳虚的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在用;肾阳虚的小便清长、小便过多、夜尿频多也在用,它是一个对于肾阳虚应用非常广泛的药,今后讲补阳药,还要重点讲阳虚的表现,以及怎样优选和配伍使用等。

二是脾阳虚,脾阳虚则脘腹冷痛,便溏腹泻,食欲不振,它能够脾肾双补,所以出现脾肾两虚也可以用,单纯以脾阳虚为主的同样可以用。

脾阳虚一般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往往要配伍补脾气的药,比如说人参、白术这类补气健脾药物,附子理中汤就是这种主导思想而和人参、白术同用的。

另外还能用于心阳虚。亡阳证里面已经有心阳虚了,一般的心阳虚可以出现自汗、心悸等一些较轻的症状;重者可能有胸痹疼痛,这是有寒象的表现,附子用的时候多数是和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者温心的肉桂、桂枝这样的药配伍。

又如治疗阳虚感冒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也用附子补阳气。再如卫阳不固,出现了自汗不止,治疗可以用芪附汤,就是附子和能够固表止汗的黄芪配伍在一起。

总之,一句话,凡是有阳虚,附子几乎都可以使用,凡是虚寒证,都可用它补火助阳。

第三个功效,散寒止痛。这就要回到我们前面讲的概述,凡是笼统说的散寒止痛,就意味着这个药既能温中,又能温经,有比较广泛的温里散寒,或者说温里止痛的作用。

对于附子的散寒止痛,首先它能够温中,可用于胃寒或者脾胃虚寒,如果属于阳虚的它可以用,已经在补阳当中介绍了。不是阳虚的,是实证,比如寒邪太盛,出现脘腹冷痛,附子照样可以使用。

除了温中以外,附子同样能温经,广泛用于经脉受寒出现肢体冷痛、头痛。比较特殊的温经散寒是附子有类似于乌头的祛风湿作用,所以对于风湿寒痹,尤其是风湿寒痹兼有阳虚的证候,附子也是一个很好的祛风湿散寒止痛药。祛风湿它不如乌头,所以乌头放在祛风湿药里面,但附子完全可以用,同样有相类似的祛风湿作用。

应用第三条讲它治的里寒证是实证;应用第二条也是里寒证,为虚证。所以前人说附子“只要有寒,不论虚实,都可以使用”,一个是虚寒证,一个寒实证,实证就是温里散寒止痛,虚证是用来温补阳气,附子功效主要在这三个方面,对应性是比较直接的,也容易记住。

附子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也有一些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pz/6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