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一味纯阳之药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627/6359028.html

人们常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因此,一入冬,懂得养生的人,就在筹备着补益的事情了。冬季是一个万物潜藏的时节,《易经》中曾说,“潜龙,勿用”,因此这个时节恰好是一个“韬光养晦”的绝佳时节。如果单纯从气象与人体的联系来讲,由于冬季寒冷,人们需要足够的阳气才能抵御寒邪的袭击,所以,到了冬季,不仅需要做好防寒保暖,还要注重保养人体阳气,以免“大约在冬季”,相遇却在病房里。

而冬季进步需要养护人体的阳气,而中医养护人体阳气,无论是针灸、方剂和中药,都有养护人体阳气的妙招。针灸方面,宋代医学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指出,用艾灸的方式,可以增强人体阳气。其实这个不奇怪,比较艾草被称为“纯阳之草”,再加上艾灸的形式,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以阳补阳”的养生治病秘诀。所以,冬季进补,如果能够辅助艾灸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对提升和激发人体阳气,起到良好的作用。

对于养护人体阳气的方剂,自古以来就特别多,《金匮要略》的肾气丸,《济生方》的加味肾气丸、十补丸,《景岳全书》的右归饮、右归丸,都是良好的补阳方药。除了单纯补阳的方剂,还有平补阴阳的经典名方,比如《圣济总录》的地黄饮子,《医便》的龟鹿二仙胶,《医学正传》的斑龙丸。尤其是,十补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和斑龙丸,这四个方子里,却都重视了一种动物——鹿。十补丸和斑龙丸都用到了鹿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和斑龙丸这三个方子都用了鹿角胶,而鹿茸、鹿角胶都与鹿角息息相关。

为什么要用鹿角?明代医学家李中梓认为,“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鹿“通督脉”,而人体的督脉能够统摄阳经的气血协调阴阳,并且对阳经的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因此督脉又被称为“阳脉之海”。综合李时珍和李中梓对鹿这种动物的认识,不难发现,补充人体阳气,鹿角堪称是“巅峰王者”,而且比被誉为“扶阳圣药”的附子更安全,比被誉为“纯阳之草”的艾草更珍贵。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名医,补阳方剂中,会用到鹿角的一个原因了。

在古代,人们对鹿这种动物十分崇敬,比如古籍《埤雅》中说,“鹿乃仙兽,自能乐性”。古籍《乾宁记》说,“鹿与游龙相戏,必生异角”,因此鹿又有斑龙的别名。而鹿角在鹿身上,位置是最高的,因此,也最具阳性,所以,用鹿角来补阳,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像鹿角这种“纯阳之药”,要是运用得当,一定可以将丢失的阳气给补回来。

《神农本草经》中,对于鹿角的药用功效,主要集中在“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并没有记录鹿角的补阳特性(虽然《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鹿角胶可以“补中益气”,但却没有重视鹿角在这方面的作用);但在《名医别录》中,却首次记载了鹿角“益气”,这就是对鹿角补阳特效的一个良好开端;直到唐代的医学家孟诜所说的鹿角“轻身强骨髓,补阳道绝伤”,才算是将鹿角补阳的特性正式确立。

在古代的一种方剂里,鹿茸和鹿角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但是鹿角却不是很多,不过早在千年前的《济生方》中却记载了一个名叫“鹿角丸”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的病症,这里面体现了鹿角补阳的奥义。对于鹿角的运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鹿角生用、熟用和炼霜熬膏都做了详细区分,并指出,鹿角生用主要作用在于“散热行血,消肿辟邪”;鹿角熟用的主要作用在于“益肾补虚,强精活血”;而鹿角炼霜熬膏使用,它的作用则是“专于滋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鹿角、熟鹿角、鹿角霜、鹿角胶,虽然都是源自于鹿角,却各有各的特殊用途。

不过,作为被誉为“仙兽”、被称为“斑龙”的鹿,它的角的确是动物药中补阳最佳的,没有之一。在现代,鹿角主要用于“温肾阳、强筋骨”和“行血消肿”,主要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腰脊冷痛”,以及“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等疡科疾病,也就是说,鹿角在现代的主要用途,一个是补阳,一个是治疡。鹿角也算是一味珍贵的药材,在现代也尽量不要滥用。另外,鹿角性温,因此对于阴虚火旺的人群,不要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pz/13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