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为什么会让人睡不着觉温阳补阳,阳入

对于睡眠障碍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是上火所致。事实真的会如此吗?

这倒不尽然。还记得刚随老师接触中医理论那会儿,会被老师的各种提问,以及实践中的各种症状,折磨得“外焦里嫩”。因为当时遇到的那些症状和书中所描述的,很多都不一样。

每当老师问到复杂症候的应对之法时,自己就傻眼了。因为在书上找不出答案,不知道怎么处理,后面,只能求证于老师。

还记得一次,有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已经失眠有很长时间了。近期,基本每天只能睡两个多小时,有的时候几乎彻夜难眠,刚开始还能用安眠一类的药勉强入睡。但随后药量越用越大,患者也不敢再用了。

  

于是患者就决定改用中药。给患者用了能想到的任何办法,去心火用过,养心阴也用过,但都不怎么凑效。

实在没招了,就去请教老师。老师在诊完脉、看过舌象后,发现患者的舌头偏暗,脉象较沉,舌体胖大且舌苔水润。

于是老师方用:熟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当归、珍珠母、夜交藤。

对于熟悉药理的人来说,可能就明白了这其中的意图。这完全是温阳、补阳的节奏。而附子、干姜、白术、党参,则可以有效应对脾肾阳虚。

失眠后为什么要温阳?

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阳入于阴则寐”。

这就是说,如果体内阴气太盛,就会把阳气外逼。那么阳气和阴气就不能顺利地交互,那么自然就无法好好地安睡了。

所以说,如果是阳虚的人,体内阴气太盛,阳不入阴,就会导致失眠。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就是像这样上了年纪的失眠患者。乍一看,和上火无异。不是脾胃不和,也不是心血不足。若是仔细辨证,就会发现患者舌体胖大,苔水润,四肢乏力、倦怠、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而这就是阳虚的表现。

  

当然,若是睡眠不好并伴有多种阳虚症候。就比如说手脚发凉,精神疲惫,全身乏力,腰膝酸软,脉沉、舌淡胖。而这就需要考虑从温阳的角度来调治了。一旦阴寒之邪有所减弱,阳能入阴。那么睡眠质量自然就会提升。

要如何温阳?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经常揉按我们的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的验方——肚脐贴。

其原方记载于南老先生所著的《我说参同契》的第54讲中:用七八颗花椒,一颗桂圆肉,一点艾绒调配好后,捣碎,敷于肚脐处。

而脐疗可算得上是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特色疗法。这其中,显效最快的就是国学大家南老先生的脐疗。因为肚脐,可算得上是接通先天元气的门户所在,而肚脐也叫作“神阙”。

南老先生在《我说参同契》中讲到:“不要小看肚脐,它很会吸收的。身体需要的就会吸收,不需要就不吸。在娘胎时,所有的营养都是靠肚脐吸收。肚脐连接着人身的真气真阳,能大补阳气,又与任、带、冲三脉相连,联系着五脏六腑”。 

而我们的腹部又是中下焦的位置所在。这其中,中焦脾胃可以说是我们一身气机运转的枢纽,而下焦又是命门之火所在之地;因此,一个是主后天,一个则是主先天。

这一配伍,我们也将其称之为“万病方”。这是因为脐疗,可以温补我们的阳气,使之阳入于阴,睡眠自然得以改善。

而这个方法不但制作简单,更主要的是方便携带。只需准备艾绒、桂圆、花椒、枸杞、酸枣仁等材料,就可以自行制作出来。要是实在不想做,或是无法掌控精准用量,就可以直接使用成品的肚脐贴。要是因为阴虚所致的失眠,不妨一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pz/11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