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中医药文化推广普及ldqu

名医简介

孙敬华主治医师年被评为“全市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年12月获得“基层名中医”称号,从医40余年医德醇厚、学验俱丰。本人擅用经方尤其是《伤寒论》及《金贵要略》的方剂证辨过程中重视先天,遵经旨“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重视肾中真阳之气化及肾气、肾阳的作用强调肾对人体五脏六腑的温煦、推动、长养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寻发展、求创新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自己的感悟形成一套自己的临证思辨特点和养生、治未病的理念提出了肾与气血相关论。

他注重读经典,用经典强调经方至重,牢固树立辩证施治,只有很好的向经典学习,深悟其精髓,并用之于临床,多临证,重实践才能谈创新,才更好的创新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学习及临床思辨的过程中,本人注重天人合一,崇尚整体观念,“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为自然之子,人在漫长的进化、生长过程中,不仅适应了自然而且形成了自然对其影响的许多象态。我们应该熟习古代朴素的思维观在诊疗思辨过程中,从天道推及人道运用天阴阳气化之理论探讨脏腑及精气血生理、病理之变化规律,从中感悟治病之理。把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四肢百骸有机的联系起来看问题,并形成其完整的诊病、治病及养生的理论体系,临证治疗时强调辨证施治重气化,治病求本,力求和合重视气血阴阳以平为期标本相移不执于一端,灵活应变,从正邪标本、因变标本、先标后本、缓急标本、表里标本、上下标本六方面来抓疾病的主要矛盾并把明体、识病、辨证有机融合提高了辩证施治的准确性。整个思辨过程中始终围绕着重视先天的思想,强调治未病,养肾以健五脏未病时注重养肾、固肾、强肾,已病则强调补肾、调肾、温肾。重化求和的提出,更是明晰了中医养病的根本思想。祖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也存在的不足之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生活环境与人们饮食习惯产生不很大的不同,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更重于灵活运用,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推荐自创方剂:祛风止痉汤

面瘫又名吊斜风,现在医学叫面神经麻痹,是原因不明的一侧茎乳内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损害,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病因最常见的是受风寒中经络所致。病因多有风寒之邪阻于经络一侧,因经络之气痹阻而呈松弛状态,健侧气血运行正常。本人自年12月以来,对2例面瘫患者治疗时,运用中药内服外贴,加之针灸、理疗手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例1,女,18岁,于年12月2日晚开窗受风寒,次日出现左侧面部歪斜,眼睑不能闭合,流泪不能皱眉、面部肌肉松弛,鼻唇沟浅平,流口水,吃食物颊内停留。

首用手法取阳明经腧穴:合谷、地仓、太阳、睛明、颊车、阳白、承浆。分别针灸30min于患侧,每1次,10天为1个疗程。第2个疗程以同方治疗健侧,重复2个疗程。

该患者脉象迟紧无力属风寒邪之症候,方剂牵正散量改汤剂量为:白附子10g,僵蚕10g,全蝎5g,黄芪30g,党参15g,天麻10g,蜈蚣1条,甘草6g生姜4片。命名自拟祛风止痉汤1号方。观其色黄白属气虚型加黄芪30g,党参15g,观其病侧口眼活动障碍属淤血不畅通,加蜈蚣1条,天麻10g。用甘草6g调和诸药,生姜四片为引药入经。水煎服,1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同时外用自拟祛风止痉2号方:荆芥10g,防风10g,透骨草10g,穿山甲10g,用文火煎40min,趁热洗浴患处出汗为止,并将药渣包入毛巾内覆盖患处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2,男,32岁,于年2月22日早晨出门时受风寒,当日下午右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不能皱眉、前额皱纹消失、面部肌肉松弛、鼻唇沟浅平、流口水、食物难进。

当日针灸、理疗取阳明经腧穴:合谷(双侧)、地仓、太阳、晴明、颊车、阳白、下关。均针患侧,同时针灸上加电疗,用六合治疗仪,该设备由湖南湘潭医疗保健厂生产,用正负极夹,正极接入一穴位针柄,负极接入一穴位针柄,每组穴位电疗5min。全组电疗20min,1日1次,3天为1个疗程。患者自觉每个穴位有冲动牵引麻木酸胀感,均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同时外贴自拟祛风止痉2号方制成膏药,用时剪成2cm见圆,贴到针灸后的主要腧穴:太阳、下关、颊车。3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后病侧除大笑时口角稍有抽动外,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

面瘫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人们现代生活中,出现了快节奏,加之人们对这种病因不了解,所以不知不觉的发生面瘫现象,即影响日常生活的饮食,又影响面部表情的美观,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祖国医学认为,面瘫疾病的产生,多由六淫之中的“风、寒”所致,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据此,本人在运用牵正散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祛风止痉汤1号方,善用党参、黄芪以补气助阳,扶正祛邪,加之蜈蚣性善走窜,截风定搐,和天麻一味专入肝经,上行头面经脉以熄风止痉,甘草缓解诸药之毒,同时兼用自拟祛风止痉散2号方:荆芥、防风、透骨草、穿山甲煎外洗外敷,以辛温发汗、祛风解表、活血解痉,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通过2个疗程治疗效果相当满意。

本人运用传统的针刺疗法与现代医学领域里的理疗于一体,直取阳明经合谷、地仓、睛明、颊车、下关、太阳等腧穴。使他们经络透过刺激对体内脏腑病理变化产生一定的反映,给以调节神经、血管及内分泌各机体共同抵抗外邪的能力,至此,兼用中药制膏外贴作用于病变部位,活血化瘀、散风通络,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通过上述治疗,本方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推荐养生方:百岁粥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生活更不规律了,尤其是过量食用冰镇饮品和瓜果,导致脾胃出现的问题很多。中医认为每日喝粥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办法,自古以来,粥都是养生佳品,有养肠胃、延年、健胃补气、固肾养脾等功效。

在此给大家推荐一种百岁粥的做法:

黄豆20g: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功效。

绿豆20g: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功效。

红小豆20g:具有利胆排脓,清热解毒,调理通水功效。

黑豆20g:具有健脾利中,祛风利水,补肾滋阴功效。

白扁豆20g:具有能降压、防癌等功效。

紫米50g、大米50g:具有清心养心功效。

其中豆类需要洗净泡一夜,米类用温水泡十分钟。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jb/8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