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医案五

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

八、温补心阳法治愈胸痹一例

王某,男,54岁。初诊∶年7月15日。

主诉及病史;7月1日起突觉胸骨及心前区闷胀,并伴压榨性疼痛。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医院检查,诊为心绞痛,住院治疗10天,绞痛愈来愈频,医生嘱服中药,特来诊治。

诊查;肢体怠惰;脉沉细而弦,时或间息;舌质胖嫩无苔;手足厥冷,绞痛时必出冷汗,汗出则寒栗不禁,心悸难安,气短身乏。

辨证∶此为阳气衰竭,心失温煦。

治法∶宜温补心阳,用《金匮》人参汤加味主之。

处方∶白人参15g炙甘草15g干姜9g炒白术15g川

附片9g五灵脂9g山楂9g乳香3g降香9g

药煎成去滓,冲入米醋一匙,乘热服。

二诊∶7月19日。上方药连服3剂,绞痛未发。面色较红润,表情亦很活跃,与3天前相比判若两人。自诉除胸闷、身乏外,无其他异常。脉虽仍沉细,但已不间歇。舌质涨淡。食欲仍差,两手已不凉,惟两膝以下尚有冷感。心阳已渐恢复,脾肾之阳犹待温补。守方出入续进。

处方∶白人参15g炙甘草15g干姜9g炒白术15g川附片9g肉桂3g全当归9g山楂9g陈皮6g赤芍12g

嘱其浓煎连服10剂。10剂药服完后,心绞痛痊愈。

参、草、姜、术,是人参汤原方,有温补心阳的作用。但据患者病情来看,恐嫌其药力不足,因加川附片10g,使之寓《伤寒论》治少阴病手足厥冷、脉微欲绝的"四逆汤"之意,同时附片与人参相伍,是《世医得效方》治阳气暴脱的有效方剂;附片与白术、炙草相配,又是《金匮》所引治卒暴心痛,脉微气弱、身寒自汗的"近效术附汤"。三方配合,用以急救心胸中阳气。本病患者"标本俱急",故须标本两图,于急救心阳的基础上,再配以"独行散"(《证治准绳》方。五灵脂二两,研细末,温酒调服二钱,治产后血晕、冲心闷绝)、"独采散"(《医宗金鉴》方,南山楂一两,清水煎,童便砂糖和服,治产后心腹绞痛,血球心窍,不省人事)诸法,急止其痛。两方都是活血定痛之效验方。乳香、降香通行十二经,具有活血伸筋作用,与五灵脂、山楂配合,能迅速止痛。

九、豨莶至阳汤和豨莶至阴汤分别治愈中风两例

例一严某,男,56岁。初诊∶年11月6日。

主诉及病史;先患头晕,继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白唇暗,口角流涎,左半身瘫痪,四肢不温,口眼歪斜。医院救治,不见好转,医院扎,头皮针,经两日针刺,牙关松动,仍呈半昏迷状态,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诊断为脑出血(内囊出血),医院病房请会诊。

诊查∶脉浮而弦,舌淡苔薄。

辨证∶元阳虚损,盛阴闭塞清窍之候。

治法∶先用辛温开窍法,以细辛3g煎汤化丹苏合香丸3g灌服,3小时内灌2次。下午三点钟左右,患者逐渐清醒,并有饥饿感。随即疏豨签至阳汤。

处方∶黄芪9g天南星6g白附子6g九制豨签草30g川附片9g川芎3g红花6g细辛1.5g防风6g牛膝6g僵蚕3g苏木6g

以其阳虚诸症颇著,而又偏于左半身,便在原方中加重附片、红花的用量,连续进药11剂,患者基本恢复正常,惟行动时左侧尚有沉滞感而已。

例二陈某,男,50岁。初诊;年2月14日。

主诉及病史∶20天前,睡觉醒来即觉四肢失灵,不能转侧,旋即口角歪斜,说话费劲,发音不清,自觉舌倡,右半侧呈弛缓性瘫痪。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住院半月,疗效不显。嘱服中药治疗,因来求治。

诊查∶脉弦细而数,舌质红,苔薄少津。胸闷心烦,咽干思饮,小便色深。

辨证;阴虚热亢,内风暗动,经脉血滞之候。

治法∶即疏豨签至阴汤加减。

处方∶制豨签30g干地黄9g盐知母12g当归3g枸杞子9g炒赤芍12g龟板6g牛膝6g甘菊花9g郁金9g丹参9g连翘9g栀子9g花粉9g3剂

服上方药3剂后,烦热退,语言清,口角歪斜也有改善。心经之热已退,而经筋中所滞之血热尚未清彻。复于方中去连翘、栀子,加橘络3g,广地龙3g。连进药7剂,瘫痪康复,手足运动正常。惟舌质尚红,脉仍弦细。阴虚尚待继续滋养,改用六味地黄丸,续服药10剂,完全康复。

中风证,乃风、痨、臌、膈四大病之一,比较难治。从《金匮要略》提出"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在于腑""邪入于脏"的论点之后,后代医家论中风,无不以中经、中络、中腑、中脏来辨治,至于其证阴阳虚实究竞如何,则少有论及。余结合临床所见,认为阴虚与阳虚实为中风辨证之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中风属于阳虚者,因虚阳不能适应寒冷气候之变化,故常发作于秋冬;属于阴虚者,因阴精亏损不能适应天气之发越,故常发作于春夏。

在辨识阴虚、阳虚两大证时,尤当分辨阳虚证有阴盛、有阴不盛者;阴虚证有阳盛、有阳不盛者。阴盛者,症见寒冷,应治以重热,阴不感者,症见寒燥,应治以温润。阳盛者,症见燥执,应治以凉润;阳不盛者,症见虚燥,应治以温润。大抵治疗阳虚,药取其气,气重在辛;治疗阴虚,药取其味,味重在酸。而总须重佐之以活血。因为阳虚血必凝,不活血无以拨其机;阴虚血必滞,不活血无以通其经。这是治中风最要紧处。

制豨签至阳汤,以治中风的阳虚证。

方药∶九制豨签草30g黄芪9g天南星6g白附子6g川芎3g红花3g细辛1.5g防风6g牛膝6g僵蚕3g苏木6g川附片6g

制稀签至阴汤,以治中风的阴虚证。

方药∶制豨签30g干地黄9g盐知母12g当归9g枸杞子9g炒赤芍12g龟板6g牛膝6g甘菊花9g郁金9g丹参9g黄柏3g

临床应用,只要对症下药,每获捷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jb/8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