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药防风

北京中医医院湿疹 http://m.39.net/pf/a_4525435.html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此外,辽防风药材宁夏、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亦产。以黑龙江产量最大。在商品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所产的称"关防风"或"东防风",品质最佳;内蒙古(西部)、河北(承德、张家口)所产的"口防风"和山西所产的"西防风"品质次于关防风;河北(保定、唐山)及山东所产的称"山防风",又称"黄防风"、"青防风",品质亦较次。

别名:铜芸(《本经》),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吴普本草》),屏风(《别录》),风肉(《药材资料汇编》)。

植物形态:

又名:山芹莱、白毛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体无毛。根粗壮,茎基密生褐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茎单生,2歧分枝。基生叶三角状卵形,长7~19厘米,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全缘;叶柄长2~6.5厘米;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5~9,不等长;总苞片缺如;小伞形花序有花4~9朵,小总苞片4~5,披针形;萼齿短三角形,较显着;花瓣5,白色,倒卵形,凹头,向内卷;子房下位,2室,花柱2,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卵形,幼嫩时具疣状突起,成熟时裂开成2分果,悬挂在二果柄的顶端,分果有棱。花期8~9月;果期9~10月。

采收与加工:春、秋均可采挖,将根挖出后,除去茎叶及泥土,先晒至八成干,捆把后,再晒至足干。一般于地苛种第2年的冬季收获,如选地不当或管理不善,则需3-4年收获。采挖后,去掉残茎、须根及泥土,晒至九成干时,按粗细长短分别扎成小捆,再晒或炕干。

炮制:生药(生防风):将原药拣去杂质,剪掉地上残茎,清水洗浄,切片,哂或烘干即成;炒药(炒防风):取净生防风片置锅内,文火清炒至深黄微焦为度;炭药(防风炭):取净生防风片置锅内,武火急炒呈炭黑色为度。

性状:

药材: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状残存叶基。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橫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散生黄棕色油点,木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饮片:为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有的可见横长皮孔样突起、密集的环纹或残存的毛状叶基。切面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及细小油点,形成层环明显,木部浅黄色,具放射状纹理(菊花心)。气特异,味微甘。

外观质量评价:以条粗壮、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色浅黄者为佳。

真伪鉴别:

防风:根呈长圆柱形,长15~30cm,直径0.5~2cm.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具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质部浅黄色,气清香特异,味淡微甜。其横切面放置后形成层桔红色,俗称“红眼圈”。 按野生产区,防风可分为关防风、口防风、西防风;防风的栽培品称水防风或家防风,因河北地区栽培较早且量较大,又有人称其为冀防风。鉴别如下:   关防风:产于东北及内蒙东部地区,尤以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及内蒙扎鲁特旗以北出产为佳,表面灰棕色,蚯蚓头明显,断面皮部浅棕色,菊花心、红眼圈明显。   口防风:产于河北、山西及相邻内蒙中部地区,表面浅黄或黄白色,蚯蚓头较明显而略短,断面皮部黄白色,菊花心可见,红眼圈明显。   西防风:产于陕、甘及相邻内蒙地区,量少,蚯蚓头不甚明显,纤维性略强。   家防风:是各地栽培品的统称,其质量及外观性状因土质、水肥管理等有所差异。与野生防风相比,通常粗壮,蚯蚓头不明显或不甚明显,质略重,粉性略强,菊花心色浅,红眼圈不甚明显,断面皮部裂隙不发达,气略弱,甘而无辛味。

除上述正品防风外,尚有以下几种,均为地区习惯用药。 

 2.川防风:根细小,表面多根痕,棕黄色或灰黑色。

体轻,质硬脆,无蚯蚓头,其根头部有一段棕黄色的环节状叶片残痕,故又名“竹节防风”。气微,味淡。 3.竹叶防风(云防风):根细长,表面较平坦,灰棕色或黄棕色,有致密的纵皱纹。体轻,质软,易折断。无蚯蚓头、菊花心等。气香,味微辛而涩。 4.松叶防风:根头部有许多环节,无蚯蚓头,表面黄色或灰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皮部疏松,淡黄色,有黄棕色与黄白色相间之纹理,呈放射状排列。气微芳香,味微甘。   另外,陕甘地区尚用伞形科植物马缨子的根作防风入药,称之为西北小防风或怀安小防风,偶有流入市场者;河南荥阳用汜水防风、名水防风入药;云南部分地区尚用唇形科绣球防风、伞形科杏叶防风和菊科小竹叶防风的全草入药。以上均与正品防风药材效用不同,不宜混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入膀胱、肺、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功效及临床应用: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

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

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

⑦王好占:"搜肝气。"

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

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一、生用

1、风寒表证:常与荆芥、桔梗等同用,具有疏风散寒、宣肺利咽作用,可用于风寒侵袭卫表,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或咳嗽咽痒,如荆防败毒散。

2、风湿表证:常与羌活、独活等同用,具有疏风祛湿作用,可用于风湿客于肌表,恶风身重,骨节酸痛,如羌活胜湿汤。

二、炒用

1、风湿痹痛:常与姜黄、当归、羌活等同用,具有祛风胜湿、活血蠲痹作用,可用于风湿阻于肌肉、经络,骨节酸痛,筋脉拘急,手足麻木,如蠲痹汤。

2、破伤风:常与天南星、白附子等同用,能增强止痉定挛作用,可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如玉真散。

三、炭用

1、便血:常与当归、地榆、槐角、侧柏叶等同用,能增强安络止血作用,可用于风热灼伤阴络,便血鲜红;亦治崩中漏下者。

2、泄泻:常与白术、木香、麦芽等同用,能增强健脾止泻作用,可用于脾胃运化不健,大便泄泻,腹中肠鸣等;配伍白芍、白术、陈皮,用于肝脾不和的痛泻者,如痛泻要方。

储藏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注意事项: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②《唐本草》:"畏萆薢。"

③《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④《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文章及图片的整理、收集、编辑来源于网络。注:文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cj/7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