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附子类药材鉴别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01白附子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7.0%。

02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kg白附子,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

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

每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

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3~6g。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毛茛科乌头子根01附子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3~15g,先煎,久煎。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盐附子仅做〔性状〕检测。

02盐附子

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

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印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03黑顺片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04白附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

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结尾

盐附子样品与药典性状描述不同,且没有盐在表面,也没有咸味,含有焦糖味,初步猜测为市场增重的附片。

制白附子与之前见的水半夏很像,制水半夏价格比制白附子低很多,有可能把大的水半夏混入白附子。

不过碎的比较难认,但制白附子又特别容易碎。希望有小伙伴补充两者的鉴别点。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cj/5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