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不得法,长沙娭毑中药吃ldquo

谈起中药,很多人都认为,几味药经砂锅煎煮后,喝了既可防病又可强身,毒副作用小。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近日,长沙72岁的宋娭毑因煎煮方法不对,吃完中药后,整个人都“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娭毑因肺部感染合并房颤和脑梗,正在遵医嘱吃中药进行治疗。可吃了三剂后,宋娭毑就感觉头皮和口齿发麻,总忍不住流口水。

“中药一般没得什么副作用,我这是怎么了?”带着疑问,宋娭医院药学门诊。

接诊的药学学科主任兼药学部主任李昕详细询问了宋娭毑的情况,并查验了她带来的处方,发现该中药处方中含毒性药味附子,于是进一步询问老人的煎药流程。

宋娭毑表示,吃前两剂药时,按照医生的嘱咐,将附子先煎1个小时,再加入其它的药材一起煎煮;第三剂药是老伴帮忙煎的,整剂药一起大约煎煮了40分钟左右。

听到这里,李昕明白了。她告诉宋娭毑,之所以在吃了第三剂药后出现头皮、口齿发麻的情况,是由于附子的煎法错误所致。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子根的加工品,其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因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而被历代医家器重,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现代研究发现,附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强心、抗炎、抗心率失常、抗血栓、抗衰老等方面。

尽管附子药用历史悠久,药效显著,但其生品毒性大,须炮制入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附子主要毒性成分为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二萜类醇胺等,其中,以双酯型生物碱(包括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毒性最大。

经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醇胺类乌头原碱类生物碱,毒性大大降低,但有效生物活性成分依然存在。

因此,附子经过炮制后仍需严格遵循医嘱正确煎煮和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煎煮附子前需冷水浸泡30~60分钟,以便有效成分溶出;浸泡后的附子需单独先煎45-60分钟,使得有毒成分含量进一步降低。

若不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以及畏寒等疑似附子中毒症状,需及时就医。

李昕建议宋娭毑严格遵照医嘱,按附子先煎1小时的方法煎药。4日后宋娭毑在回访中表示,再也没有出现过麻木的症状。

李昕表示:

市民朋友不必因附子的毒性而望而却步,一般通过规范地炮制、适当配伍、正确煎煮等方法,可以将其毒副作用减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

专家简介

李昕

药学学科主任兼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药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沙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所所长

医院药物Ⅰ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长沙市临床用药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中国药理学会TDM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TDM研究专医院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

湖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药理学会TDM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药学会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沙市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抗感染药物临床药理学、新药临床研究及评价。

药学门诊坐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科室简介

医院药学部创建于年,年成立临床药学室。年,科室引进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肾移植专科联合开展对肾移植患者的全方位药学监护,由此开始了我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

药学部现为湖南省临床药学重点建设专科及长沙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长沙市临床用药质量控制中心、长沙市药品使用监测与预警中心、长沙市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湖南省感染性疾病合理用药医疗技术示范基地、长沙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所、长沙市抗感染药物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支持部门。

药学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9人,拥有主任药师4名,副主任药师6名,副主任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研究生4名。目前药学部设置有临床药学科、药品供应调剂科(包括中西药库、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中心药房)及药物Ⅰ期临床研究中心。其中临床药学科设置临床药师工作室、药学信息及用药咨询室、不良反应监测室、中心实验室等部门。

药学部工作用房近平方米,中心实验室占地约平方米,包括了常规分析测定实验区、生物安全实验区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区三大功能区。配备了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荧光显微镜、PCR仪、多功能成像分析系统、超微量蛋白核酸浓度测定仪、超低温冰箱、低温高速离心机、生物安全柜、体外PK/PD模型、全自动螺旋接种仪、多点接种仪、全自动菌落计数仪、真空离心浓缩仪、CO2生化培养箱、DAS3.0、NONMEM、CrystalBall等用于精准给药及相关研究的先进设备及软件。可开展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及新技术,新药临床试验的PK/PD研究及新药研发的临床前研究等。

药学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用药问题为导向,持续建立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和干预体系,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和实践,努力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发展思路,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及药学研究,基本形成了“抗感染药物优化给药体系”、“基于TDM及定量药理学的个体化用药方案研究”、“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新药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药品临床评价”四个特色研究方向。

近年来,药学部以业务技术骨干作为副主编或编者编写了《临床实用新药》《实用外科处方医师手册》《实用药物商品名别名大全》《药物治疗病案手册》《中药安全速查手册》《中药治疗速查手册》《临床护理药物手册》《老年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学术专著,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科研课题近20余项。近年,药学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13篇。

供稿:药学部郭思维

审核:医务科宣传科

整理: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cj/10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